拼音: fó kǒu shèng xīn怎么读
注音: ㄈㄛˊ ㄎㄡˇ ㄕㄥˋ ㄒㄧㄣ
感情褒义成语
反义词:佛口蛇心
形容言语温厚,心地慈善复制
出处: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二卷送子观音殿对云:‘我费尽一片婆心……’佛口圣心,自然入妙。
用法: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心肠。
①. 梵语“佛陀”,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,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。如:佛爷。佛像。借花献佛。
②. 指“佛教”(世界主要宗教之一)如:佛家。佛寺。佛老。佛经。佛龛。佛事(佛教徒诵经、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)。
①. 〔仿~〕见“仿”。
②. 同“拂”,违背,违反。
①. 同“弼”,辅弼。
①. 同“勃”,兴起。
①.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如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②.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。如:瓶子口。
③. 出入通过的地方。如:门口。港口。
④.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如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⑤. 破裂的地方。如:口子。
①.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、智慧最高超的人。如:圣人。圣哲。
②. 最崇高的,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。如:神圣。圣洁。圣地。圣经。
③.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。如:圣上。圣旨。圣明。
④. 称学问、技术有特高成就的。如:圣手。棋圣。
①. 古代方言,义同“掘”《説文•土部》:“圣,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。”清施補華《别弟文》:“吾負母而逃,圣野菜充飢。”
①.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如:心包。心律。心衰。心悸。
②. 中央,枢纽,主要的。如:心腹。中心。
③.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。如:心理。心曲。心魄。心地。心扉。衷心。心旷神怡。人心惟危。
佛口圣心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fó kǒu shèng xīn朗读),ABCD式组合,联合式结构意思是:形容言语温厚,心地慈善。出自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二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心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