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ānhándòng

天寒地冻

拼音 tiān hán dì dòng怎么读

注音 ㄊㄧㄢ ㄏㄢˊ ㄉㄧˋ ㄉㄨㄥˋ

感情中性成语

近义词滴水成冰千里冰封

反义词赤日炎炎骄阳似火

天寒地冻的意思

天气非常寒冷;大地到处结冰

出处宋・王十朋《南州春色》词莫恨东风吹不到,著意挽春回,一任天寒地冻,南枝香动。

用法谓语;形容天气非常寒冷。

例子华北油田的钻井工人们,不怕天寒地冻,个个精神抖擞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。

辨形“冻”,不能写作“冬”。

辨析见“冰天雪地”。

天寒地冻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天气寒冷极了。《元・姚燧・新水令・梅花一夜漏春工套・太平令曲》:“见如今天寒地冻,知他共何人陪奉。”《水浒传・第六十五回》:“目今天寒地冻,军马难以久住。”

天寒地冻的翻译

  1. Weather is cold and ground is frozen.

天寒地冻字义分解

读音(tiān), 一部,共4画

㈠ 天 [ tiān ]

①.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。如:天空。天际。天罡(北斗星)。天渊(上天和深渊,喻差别大)。天马行空(喻气势豪放,不受拘束)。

②. 在上面。如:天头(书页上面的空白)。

③. 气候。如:天气。天冷。

④. 季节,时节。如:冬天。

⑤. 日,一昼夜,或专指昼间。如:今天。

⑥.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。如:天上。天宫。

⑦. 自然界。如:天堑。天时。天籁(自然界的声音,如风声、鸟声、流水声)。

⑧. 〔~干( gān )〕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,有“天干”和“地支”两类,天干共十字。如: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,亦称“十干”。

⑨. 自然的、生成的。如:天然。天性。天职(应尽的职责)。天才(①卓绝的创造力、想象力,突出的聪明智慧;②有这种才能的人)。天伦之乐。

读音(hán), 宀部,共12画

㈠ 寒 [ hán ]

①. 冷,与“暑”相对。如:寒冬。寒色。寒衣。寒冽。寒带。寒战。寒噤。寒食(节名,在清明前一天。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,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“寒食”)。寒喧。寒来暑往。唇亡齿寒。

②. 害怕。如:寒心。

③. 穷困,有时用作谦辞。如:寒门。寒伧。寒舍。寒窗(喻艰苦的学习环境)。寒酸。寒士(旧指贫穷的读书人)。

读音(dì,de), 土部,共6画

㈠ 地 [ dì ]

①.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。如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

②.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。如:地质。地壳。

③.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。如:陆地。地下。

④. 地球表面的土壤。如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

⑤.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。如:地区。此地。

⑥.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。如:地板。地毯。

⑦.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。如:地点。目的地。

⑧.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。如:易地以处。

⑨.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。如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

⑩. 底子。如:质地。

㈡ 地 [ de ]

①. 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。如:慢慢地走。

读音(dòng), 冫部,共7画

㈠ 冻 [ dòng ]

①.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。如:冻结。冻害。冻馁。

②. 汤汁凝成的胶体。如:鱼冻。肉冻。

③.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。如:外面很冷,真冻得慌。防冻。冻伤。冻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