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óurèn

游刃余地

拼音 yóu rèn yú dì怎么读

注音 ㄧㄡˊ ㄖㄣˋ ㄩˊ ㄉㄧˋ

感情中性成语

近义词游刃有余

游刃余地的意思

比喻工作熟练,有实际经验,解决问题毫不费事游:运转;刃:刀口;余:余地

出处宋・苏轼《书吴道子画后》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寄妙理于豪放之外,所谓游刃余地,运斤成风,盖古今一人而已。

用法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十分老练。

例子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“主权既定,且将竞人而非可竞于人矣。于是游刃余地,仅有南亚美利加、亚非利加、亚细亚之三土。”

游刃余地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犹“游刃有余”。见“游刃有余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游刃有余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先秦哲学家庄子喜欢用寓言来启发人们的智慧,他在〈养生主〉这篇文章中,就用了一则“庖丁解牛”的寓言,来让人们了解理想的人生观到底是什么。这则寓言的内容大意是说:庖丁为文惠君分卸一头牛的肢体,不仅动作像最美妙的舞蹈,所发出的声音更像是最好听的音乐。文惠君不由赞叹地问:“你是怎么办到的?”庖丁说他所喜欢的是“道”,已经比技巧更进了一步。刚开始解牛的时候,眼睛所看的无非就是头牛,根本无从下手。三年之后,才有所领略,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结构。到了现在,已可以不藉用目视,纯粹运用精神感觉来动刀了。循著牛体天然的组织结构,削劈筋骨间的空隙,然后把刀子引向骨节的孔穴,牛就分卸完成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连牛体脉络相连以及筋骨结合的地方都未曾触及,更不用说会去伤到大骨头了。一般好一点的厨子,每年要换一把刀,因为他用切割的方式来解牛;普通一点的厨子,每月要换一把刀,因为他用硬砍的方式来解牛。以硬踫硬,刀刃当然容易受损。我这把刀已经使用了十九年,分卸过几千头牛,却仍然像刚磨利的刀,一点损伤都没有。那是因为我拿的是一把没有厚度的刀,进入牛的复杂组织,在经络血脉的空隙中,到处游走,可以挥洒自如,还觉得很宽绰而有余地。所以十九年来,都不必换刀。虽然如此,每次遇到筋骨支错聚结、难于处理的地方,我仍然会集中注意力,小心谨慎地用刀,等挑开关键处,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开了,就像土块堆积在地面上一样,“huà”的一声,牛就解好了。这时候,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毕的牛肉面前,东看看西看看,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。然后才会把刀擦拭干净,收藏起来。在这则寓言中,庄子用牛的组织来比喻复杂的人际关系,要想在纠结难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伤害,得拥有一把用智慧锤炼出来的“无厚之刃”。文章中,庄子用“游刃必有余地”来形容庖丁运使无厚之刃的自由挥洒,比喻处理世事,已臻得道的境界,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“游刃有余”这个成语,用来比喻做事能胜任愉快,从容不迫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苏轼〈书吴道子画后〉:“道子画人物……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寄妙理于豪放之外,所谓游刃余地,运斤成风,盖古今一人而已。”

游刃余地字义分解

读音(yóu), 氵部,共12画

㈠ 游 [ yóu ]

①.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。如:游泳。游水。

②. 从容地行走。如:周游。游历。游逛。游兴( xìng )。游记。游说( shuō )。游山玩水。

③. 〈书〉交往,来往。如:交游。

④. 不固定。如:游资。游走。游牧。游行。游学(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)。游击。游弋。游离。游子(离家久居外乡的人)。

⑤. 河流的一段。如:上游。中游。下游。

⑥. 姓。

读音(rèn), 刀部,共3画

㈠ 刃 [ rèn ]

①. 刀的锋利部分。如:刀刃儿。刃口。

②. 刀。如:利刃。白刃。

③. 用刀杀。如:与人刃我,宁自刃。手刃亲仇。

读音(yú), 人部,共7画

㈠ 余 [ yú ]

①. 文言代词,我:“~将老”。

②. 剩下来的,多出来的。如:剩余。余粮。余兴。余悸。余孽。节余。余生。余荫(指前人的遗泽,遗留的庇荫)。余勇可贾( gǔ )(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)。

③. 十、百、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。如:十余人。

④. 后:“劳动之~,欢歌笑语。”

⑤. 农历四月的别称。

⑥. 姓。

读音(dì,de), 土部,共6画

㈠ 地 [ dì ]

①.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。如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

②.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。如:地质。地壳。

③.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。如:陆地。地下。

④. 地球表面的土壤。如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

⑤.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。如:地区。此地。

⑥.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。如:地板。地毯。

⑦.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。如:地点。目的地。

⑧.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。如:易地以处。

⑨.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。如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

⑩. 底子。如:质地。

㈡ 地 [ de ]

①. 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。如:慢慢地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