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wàn wù zhī yí怎么读
注音: ㄨㄢˋ ㄨˋ ㄓ ㄧˊ
指万物的事理宜:应该,应当复制
出处:《列子・天瑞》:万物之宜,非柔则刚。
例子:清·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一百八十九:宰相上理阴阳,下遂~,外镇抚四夷,内亲附百生。
①. 数目,十个一千。如:万户侯(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,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。后泛指高官)。
②. 喻极多。如:万物。万方(①指全国和世界各地;②指姿态多种多样)。日理万机。气象万千。
③. 极,很,绝对。如:万万。万幸。
④. 姓。
①. 〔~俟( qí )〕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;后为复姓。
①.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。如:事物。生物。物体。货物。礼物。文物。物价。物质。地大物博。物极必反。
②. 内容,实质。如:言之有物。
③.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。如:物议(群众的批评)。待人接物。物望所归(众望所归)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①. 适合,适当。如:宜人。宜于。合宜。权宜。适宜。相宜。
②. 应该,应当。如:事不宜迟。
③. 当然,无怪。如:宜其无往而不利也。
万物之宜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wàn wù zhī yí朗读)意思是:指万物的事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