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uíshǒu

唾手可得

拼音 chuí shǒu kě dé怎么读

注音 ㄔㄨㄟˊ ㄕㄡˇ ㄎㄜˇ ㄉㄜˊ

感情褒义成语

近义词易如反掌探囊取物轻而易举

反义词荆天棘地移山填海谈何容易大海捞针难于登天

唾手可得的意思

比喻非常容易得到比喻非常容易得到。唾手:往手上吐唾沫

出处北宋《新唐书・褚遂良传》但遣一二慎将,付锐兵十万,翔会云輣,唾手可取。

用法谓语;含褒义。

例子(1)科学上没有唾手可得的事,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。(2)四个现代化决非唾手可得,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使它实现。

正音“唾”,读作“chuí”,不能读作“chuí”;“得”,读作“dé”,不能读作“děi”。

辨形“唾”,不能写作“垂”。

辨析“唾手可得”与“探囊取物”区别在于:“唾手可得”偏重于“得”;强调得来极其容易;而“探囊取物”偏重于“取”;强调极容易得到之意;还有“事情很容易办成”之意。

歇后语1. 下扣子捉麻雀 —— 唾手可得

谜语1. 口水 (谜底:唾手可得) —— 唾手可得

唾手可得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唾手,往手上吐唾沫。“唾手可得”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。语本晋・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。△“拱手而取”

【典源】

晋・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(据《后汉书・卷七三・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・公孙瓒》李贤注引)

[1]曰:“始天下兵起,我谓唾掌而决。”

注解

[1]瓒:公孙瓒(?∼公元199),东汉辽西令支人,字伯珪。灵帝中平年间为辽东国长史,以镇压黄巾军,拜奋武将军,封蓟侯。后据冀州与袁绍相争,因其自恃才力,个性贪暴,使得百姓将士离散。献帝建安四年为袁绍所败,自焚而死。

【典故】

三国时代,群雄并起,公孙瓒据有冀州,与袁绍对峙,情势本大有可为。但在一连串的战争之中,公孙瓒败多胜少,原本的雄心壮志逐渐地消磨殆尽,于是兴起了避世的念头。公孙瓒找到了易守难攻的易京做为据点,将之建筑成坚不可摧的堡垒。他先在堡垒的外围挖掘了十道堑壕,又在其内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,土丘之上再建筑高楼,自己便住在当中最坚固、高大的高楼之内。他又在堡垒之中储存了三百万斛的米粮,打算休养生息,直到天下大势底定。有人问公孙瓒为何如此时,他回答说:“当初我以为平定天下,唾掌可决。从今日的形势看来,并非如此。不妨暂时退守,以待时机。”可惜公孙瓒消极守成的想法,反而让他忘记了进取之心,加上他亲近小人,无法任用贤能,为了积存钱粮而横征暴敛,失去民心,终至败亡。后来“唾手可得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水浒传》第九七回:“今当乘其惊惧,开以自新之路,明其利害之机。城中必缚将出降,兵不血刃,此城唾手可得。”
  • 02.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回:“韩馥无谋之辈,必请将军领州事,就中取事,唾手可得。”
  • 03.《说唐演义》第六○回:“眼见关内无人,此关唾手可得也。”
  • 04.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回:“此城唾手可得,不意郑兵相助,又费时日。奈何?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。

类别用在“轻易得手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这事虽不是唾手可得,但也不是太难。

这件事不难,待我打通关节,自然唾手可得。

这座奖杯,以我们的实力,可以说唾手可得。

眼前这个唾手可得的机会,有谁能抗拒得了诱惑。

自古以来,要成就大事业绝不是轻而易举、唾手可得的。

实在是因为我们太得意忘形了,唾手可得的奖杯只好拱手让人了。

语义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。

类别用在“轻易得手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这事虽不是唾手可得,但也不是太难。

这件事不难,待我打通关节,自然唾手可得。

这座奖杯,以我们的实力,可以说唾手可得。

眼前这个唾手可得的机会,有谁能抗拒得了诱惑。

自古以来,要成就大事业绝不是轻而易举、唾手可得的。

实在是因为我们太得意忘形了,唾手可得的奖杯只好拱手让人了。

【辨识】

例句

形音唾,音tuò。吐口水。不可作“垂”。

唾手可得的翻译

  1. get it with hands down
  2. 容易(ようい)に得(え)られること
  3. sehr leicht zu bekommen sein
  4. брать голыми руками

唾手可得字义分解

读音(tuò), 口部,共11画

㈠ 唾 [ tuò ]

①. 口腔里的消化液。如:唾液。唾涎。唾沫。

②. 啐,从嘴里吐出来。如:唾弃(吐唾沫表示轻视、鄙弃)。唾骂。唾手可得。唾面自干。

读音(shǒu), 手部,共4画

㈠ 手 [ shǒu ]

①.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。如:手心。棘手(形容事情难办,像荆棘刺手)。着( zhuó )手(开始做,动手)。手不释卷。

②. 拿着。如:人手一册。

③. 亲自动手。如:手稿。手迹。手令。手书(a。笔迹;b。亲笔书信)。

④. 技能、本领。如:手法(技巧,方法)。手段。留一手。

⑤.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。如:国手。扒手。生产能手。

⑥. 小巧易拿的。如:手枪。手册。

读音(kě,kè), 口部,共5画

㈠ 可 [ kě ]

①. 允许。如:许可。认可。宁可。

②. 能够。如:可见。可能。可以。不可思议。

③. 值得,认为。如:可怜。可悲。可亲。可观。可贵。可歌可泣。

④. 适合。如:可身。可口。可体。

⑤. 尽,满。如:可劲儿干。

⑥. 大约。如:年可二十。“潭中鱼可百许头”。

⑦. 表示转折,与“可是”、“但”相同。

⑧. 表示强调。如:他可好了。

⑨.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。如:都这么说,可谁见过呢?

⑩.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。如:这件事他可同意?

⑪. 姓。

㈡ 可 [ kè ]

①. 〔~汗( hán )〕中国古代鲜卑、突厥、回纥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

读音(dé,děi,de), 彳部,共11画

㈠ 得 [ dé ]

①. 获取,接受。如:得到。得失。得益。得空( kòng )。得便。得力。得济。心得。

②. 适合。如:得劲。得当( dàng )。得法。得体。

③. 满意。如:得意。扬扬自得。

④. 完成,实现。如:饭得了。得逞。得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

⑤. 可以,许可。如:不得随地吐痰。

⑥. 口语词(①表禁止,如“~了,别说了”;②表同意,如“~,就这么办”)。

㈡ 得 [ děi ]

①. 必须,须要。如:可得注意。

②. 极舒服,极适意。如: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,就得了。

㈢ 得 [ de ]

①.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。如:要不得。拿得起来。

②.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,表示效果或程度。如:跑得快。香得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