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èr sān qí jié怎么读
注音: ㄦˋ ㄙㄢ ㄑㄧˊ ㄐㄧㄝˊ
感情贬义成语
近义词:二三其德二三其操
三心二意,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,反复无常二三:指不专一复制
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,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,可以推服强邻,囊括四海者乎?
用法:定语、补语;形容三心二意。
①. 数名。如:一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贰”代)。
②. 双,比。如:独一无二。
③. 两样,别的。如:二话。不二价。
①. 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如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②. 表示多次或多数。如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①. 第三人物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他们(她们)”、“它(它们)”;“他(她)的”、“他们(她们)的”、“它(们)的”如:各得其所。莫名其妙。三缄其口。独行其是。自食其果。
②. 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个”、“那些”如:其他。其余。其次。文如其人。名副其实。言过其实。
③. 那里面的。如:其中。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
④. 连词,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使”:“~如是,熟能御之?”
⑤. 助词,表示揣测、反诘、命令、劝勉:“~如土石何?”
⑥. 词尾,在副词后。如:极其快乐。大概其。
①. jī ㄐㄧˉ 〔郦食( yì )~〕中国汉代人
①.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。如:竹节。节外生枝。
②.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。如:关节。两节车厢。
③. 段落,事项。如: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
④.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。如:节气。节令。
⑤.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。如:节日。
⑥. 礼度。如:礼节。
⑦.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。如: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
⑧. 操守。如: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
⑨. 省减,限制。如: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
⑩. 略去,简略。如:节选。节录。
⑪.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。如:符节。使节。
⑫. 姓。
①. 〔~骨眼儿〕喻关键的,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(“骨”读轻声)。
二三其节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èr sān qí jié朗读),ABCD式组合,偏正式结构意思是:三心二意,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,反复无常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曰。一般作定语、补语;形容三心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