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chí zhōng zhī wù怎么读
注音: ㄔˊ ㄓㄨㄥ ㄓ ㄨˋ
感情贬义成语
近义词:井底之蛙
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池:池塘复制
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周瑜传》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之物也。
用法:宾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
例子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王主任要电报看了,赞他实至名归,说点金银行是小地方,蛟龙非池中之物。”
①. 水塘,多指人工挖的。如:池子。水池。池鱼之殃(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。亦称“池鱼之祸”)。
②. 湖。如:池盐(从咸水湖采取的盐,成分和海盐相同)。
③. 像水池的。如:浴池。花池。乐( yuè )池。舞池。
④. 护城河。如:城池。金城汤池。
⑤. 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。如:池座。
⑥. 姓。
①. 和四方、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。如:中心。当( dàng )中。中原。中华。
②. 在一定范围内,里面。如:暗中。房中。中饱。
③.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。如:中辍(中途停止进行)。中等。中流砥柱。
④.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。如:在研究中。
⑤. 特指“中国”如:中式。中文。
⑥. 适于,合于。如:中看。
①. 恰好合上。如:中选。中奖。中意(会意,满意)。
②. 受到,遭受。如:中毒。中计。
③. 科举考试被录取。如:中举。中状元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①.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。如:事物。生物。物体。货物。礼物。文物。物价。物质。地大物博。物极必反。
②. 内容,实质。如:言之有物。
③.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。如:物议(群众的批评)。待人接物。物望所归(众望所归)。
池中之物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chí zhōng zhī wù朗读),ABCD式组合,偏正式结构意思是: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周瑜传》。一般作宾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