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ǒuyīngxīn

得手应心

拼音 dé shǒu yīng xīn怎么读

注音 ㄉㄜˊ ㄕㄡˇ ㄧㄥ ㄒㄧㄣ

感情中性成语

近义词得心应手

得手应心的意思

见“得心应手”

出处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道》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

用法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各种技艺等。

例子得手应心,奚事揣摩之计;入经出传,耻为孟浪之谈。明·吴承恩《寿王可斋七帙障词》

得手应心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犹“得心应手”。见“得心应手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得心应手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得心应手”原作“得手应心”。先秦大哲学家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。他曾经说过一个故事: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,有个工匠轮扁在堂下做车轮。轮扁看到桓公读书十分专心,就放下工具,走上堂去,向桓公问道:“您读什么书呢?”桓公就生气地说道:“国君读书,你一个小小的工匠也敢过问!”轮扁回答道:“臣不敢,臣只是从臣工作的角度来看,臣要将轮子装上车轴时,如果车轮太松车轴就不牢,太紧的话就装不进去。只有不松不紧,才能制作出一个好轮子,这完全依靠熟练的技巧,心里怎么想,手便能怎么做,这其中的技术,都是经验的累积,无法用言语文字说得很明白。我无法传授给我的儿子,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身上领会。古人的经验和智慧也是如此,不可能完全藉著书本传授给后人。大王,您所读的,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!”后来“得心应手”这句成语就从工匠轮扁所说的“得之于手而应于心”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人技艺熟练,运用自如,或用来比喻做事顺利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刘克庄〈徐摠管雨山堂诗跋〉:“他人呕心撚髭,钩章棘句,营度甚苦,而侯(徐伯东)得手应心,易易如此。”
  • 02.明・李贽《焚书・琴赋》:“故蔡邕闻弦而知杀心,钟子听弦而知流水,师旷听弦而识〈南风〉之不竞,盖自然之道,得手应心,其妙固若此也。”

得手应心的翻译

  1. with high proficiency

得手应心字义分解

读音(dé,děi,de), 彳部,共11画

㈠ 得 [ dé ]

①. 获取,接受。如:得到。得失。得益。得空( kòng )。得便。得力。得济。心得。

②. 适合。如:得劲。得当( dàng )。得法。得体。

③. 满意。如:得意。扬扬自得。

④. 完成,实现。如:饭得了。得逞。得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

⑤. 可以,许可。如:不得随地吐痰。

⑥. 口语词(①表禁止,如“~了,别说了”;②表同意,如“~,就这么办”)。

㈡ 得 [ děi ]

①. 必须,须要。如:可得注意。

②. 极舒服,极适意。如: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,就得了。

㈢ 得 [ de ]

①.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。如:要不得。拿得起来。

②.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,表示效果或程度。如:跑得快。香得很。

读音(shǒu), 手部,共4画

㈠ 手 [ shǒu ]

①.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。如:手心。棘手(形容事情难办,像荆棘刺手)。着( zhuó )手(开始做,动手)。手不释卷。

②. 拿着。如:人手一册。

③. 亲自动手。如:手稿。手迹。手令。手书(a。笔迹;b。亲笔书信)。

④. 技能、本领。如:手法(技巧,方法)。手段。留一手。

⑤.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。如:国手。扒手。生产能手。

⑥. 小巧易拿的。如:手枪。手册。

读音(yīng,yìng), 广部,共7画

㈠ 应 [ yīng ]

①. 该,当,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。如:应当。应该。应分( fèn )。应有尽有。

②. 回答。如:答应。喊他不应。应承。

③. 随,即:“桓督诸将周旋赴讨,~皆平定”。

④. 姓。

㈡ 应 [ yìng ]

①. 回答或随声相和。如:应答。呼应。应对(答对)。应和( hè )。反应(a.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,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;b.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;c.回响,反响)。

②. 接受,允许,答应要求。如:应邀。应聘。应考。

③. 顺合,适合。如:顺应。适应。应机。应景。应时。应用文。

④. 对待。如:应付。应变。应酬。

读音(xīn), 心部,共4画

㈠ 心 [ xīn ]

①.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如:心包。心律。心衰。心悸。

②. 中央,枢纽,主要的。如:心腹。中心。

③.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。如:心理。心曲。心魄。心地。心扉。衷心。心旷神怡。人心惟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