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tūn niú zhī qì怎么读
注音: ㄊㄨㄣ ㄋㄧㄡˊ ㄓ ㄑㄧˋ
形容气势很盛复制
出处:唐・杜甫《徐卿二子歌》:小儿五岁气食牛,满堂宾客皆回头。
例子:吕熊《女仙外史》第三十六回:月君赐令平身,却见曾彪相貌奇特,狠狠然有~。
①.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。如:吞吐。吞咽。吞噬。狼吞虎咽。气吞山河。忍气吞声。
②. 兼并,侵占。如:吞没( mò )。吞并。吞蚀。吞占。
①. 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。如: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
②. 星名,二十八宿之。如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
③. 喻固执或骄傲。如:牛气。
④. 姓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①. 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。如:气体。
②. 呼吸。如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
③. 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。如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
④. 鼻子闻到的味。如:气味。臭气。
⑤. 人的精神状态。如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
⑥. 怒,或使人发怒。如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 shèng )。忍气吞声。
⑦. 欺压。如:受气。
⑧.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。如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
⑨. 中医指某种症象。如:痰气。湿气。
⑩. 景象。如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吞牛之气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tūn niú zhī qì朗读)意思是:形容气势很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