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òuzhīxiāng

肤受之愬

拼音 fū shòu zhī xiāng怎么读

注音 ㄈㄨ ㄕㄡˋ ㄓ ㄒㄧㄤ

感情中性成语

近义词肤受之诉

肤受之愬的意思

指谗言肤受,谓浮泛不实,或谓利害切身

出处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浸润之谮,肤受之愬,不行焉,可谓远也已矣。

用法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
例子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你想外国人又不是包龙图,况且又不懂中国话,自然中了他的‘肤受之愬’了。”

肤受之愬字义分解

读音(fū), 月部,共8画

㈠ 肤 [ fū ]

①. 肉体表面的皮。如:皮肤。肌肤。切肤之痛。体无完肤。

②. 表面的,浅薄的。如:肤浅。肤泛。

③. 大:“薄伐猃狁,以奏~公”(“肤公”即“大功”)。

读音(shòu), 又部,共8画

㈠ 受 [ shòu ]

①.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。如:接受。感受。受精。受权。受托。受降。受益。受业(①跟随老师学习;②学生对老师自称)。受教。受领。受聘。受理。

②. 忍耐某种遭遇。如:忍受。受苦。受制。受窘。受累(受到劳累)。

③. 遭到。如:遭受。受害。受挫。受屈。受辱。受阻。

④. 适合,中。如:受吃。受看。受听。受使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
㈠ 之 [ zhī ]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
读音(sù,shuò), 心部,共14画

㈠ 愬 [ sù ]

①. 同“诉”。诉说,倾诉《论语·颜渊》:肤受之愬。《诗经·柏舟》:薄言往愬。

②. 向。 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愬黄巷以济潼。”

③. 告诉,申诉。孟子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与王。”

㈡ 愬 [ shuò ]

①. 恐惧的样子。《公羊传·宣公六年》:”愬而再拜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