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yī piàn jiāo tǔ怎么读
注音: ㄧ ㄆㄧㄢˋ ㄐㄧㄠ ㄊㄨˇ
感情贬义成语
形容遭遇火灾(或战火),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复制
出处:唐・杜牧《阿房宫赋》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
用法:宾语;指被焚毁的景象。
例子: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凡放火之处,一片焦土,哭声震天。”
①. 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
②. 纯;专。如:专一。一心一意。
③. 全;满。如:一生。一地水。
④. 相同。如:一样。颜色不一。
⑤. 另外的。如:蟋蟀一名促织。
⑥.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。如:算一算。试一试。
⑦. 乃;竞。如:一至于此。
⑧. 部分联成整体。如:统一。整齐划一。
⑨. 或者。如:一胜一负。
⑩. 初次。如:一见如故。
⑪.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①. 平而薄的物体。如:卡片。名片。
②. 切削成薄的形状。如:片肉片。
③. 少,零星。如:片段(整体当中的一段)。片刻。片面。片甲不存。
④. 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。如:分片儿开会。
⑤. 〔~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。
⑥. 量词,指面积、范围、景象、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。如:两片药。一片新气象。
①. piān ㄆㄧㄢˉ 义同(一),用于“相片儿”、“电影片儿”等。
①.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、发脆。如:烧焦。焦土。焦头烂额。
②. 烦躁,着急。如:焦急。焦虑。焦灼。焦躁不安。
③. 酥,脆。如:焦脆。焦枣。
④. 喻干燥到极点。如:唇焦口燥。焦枯。焦裂。焦渴。
⑤. 一种质硬、多孔、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。如:焦炭。焦煤。焦炼。
⑥. 姓。
①.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。如:土壤。黄土。
②. 疆域。如:国土。领土。
③. 本地的,地方性的。如:故土。
④. 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如: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
⑤. 不合潮流。如:土气。
⑥. 未熬制的鸦片。如:烟土。
⑦.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⑧.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。如:土族。
⑨. 姓。
一片焦土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yī piàn jiāo tǔ朗读),ABCD式组合,偏正式结构意思是:形容遭遇火灾(或战火),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。出自唐・杜牧《阿房宫赋》。一般作宾语;指被焚毁的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