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xíng zé sī yì怎么读
注音: ㄒㄧㄥˊ ㄗㄜˊ ㄙ ㄧˋ
感情中性成语
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行:行动;义:公正复制
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三十一年》君子动则思礼,行则思义,不为利回。
用法: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①. 行列。如:字里行间。罗列成行。
②. 兄弟姐妹的次弟;排行。如:我行二,你行几?
③. 步行的阵列。
④. 量词。用于成行的东西。如:泪下两行。
⑤. 某些营业所。如:银行。花行。商行。
⑥. 行业。如:同行。各行各业。
⑦.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。如:行棉袄。行几针。
①. 走。如:行走。步行。旅行。行踪。行百里者半九十。行云流水(喻自然不拘泥)。行远自迩。
②. 出外时用的。如:行装。行箧。行李。
③. 流通,传递。如:行销。风行一时。
④. 从事。如:进行。
⑤. 流动性的,临时性的。如:行商。行营。
⑥.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。如:行径。品行。言行。操行。行成于思。
⑦. 实际地做。如:行礼。行医。行文。
⑧. 可以。如:不学习不行。
⑨. 能干。如:你真行。
⑩. 将要。如:行将毕业。
⑪.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。如:五行(“金”、“木”、“水”、“火”、“土”)。
⑫. 古诗的一种体裁。如:长歌行。
⑬. 汉字字体的一种。如:行书。
⑭. 姓。
①. 模范。如:以身作则。
②. 规程,制度。如:规则。总则。原则。细则。
③. 效法。如:则先烈之言行。
④. 表示因果关系,就,便。如:闻过则喜。
⑤. 表示转折,却。如:今则不然。
⑥. 表示肯定判断,乃,是。如:此则余之罪也。
⑦. 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数字后,列举原因或理由。如:一则房子太小,二则参加的人数多。
⑧. 与“做”相近(中国宋、元、明代小说、戏剧里常用)如:则甚(做什么)。
⑨. 量词,指成文的条数。如:新闻两则。
①. 想,考虑,动脑筋。如:思想(a.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;b.想法,念头;c.思量)。思忖。思索。思维。沉思。寻思。见异思迁。
②. 想念,挂念。如:思念。思恋。相思。
③. 想法。如:思绪。思致(新颖独到的构思、意趣)。构思。
④. 姓。
①. 〔于~〕多胡须的样子,如“自捋颔下,则~~者如故矣”。
①.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。如:正义。义不容辞。义无反顾。仗义直言。
②.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。如:义举。义务。义愤。义演。见义勇为。
③. 情谊。如:义气。恩义。义重如山。
④. 意思,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。如:意义。含义。释义。微言大义。
⑤. 指认为亲属的。如:义父。
⑥. 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如:义齿。义肢。
⑦. 姓。
行则思义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xíng zé sī yì朗读),ABCD式组合,偏正式结构意思是: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三十一年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