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hèn zhǔ zhī wēi怎么读
注音: ㄓㄣˋ ㄓㄨˇ ㄓ ㄨㄟ
感情中性成语
使君主畏忌的威势威:威势复制
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,名高天下,窃为足下危之。
用法: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例子:《晋书·傅咸传》:“杨骏有震主之威,委任亲戚,此天下所以喧哗,今之处重,宜反此失。”
①. 疾雷(霹雳)使物体振动:“~夷伯之庙”。~霆。
②. 雷:“烨烨~电。”
③.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。如:震撼。震荡。震颤。震响。震动。声震遐迩。
④.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。如:地震。身子不由得一震。
⑤. 特指“地震”如:震灾。震源。震中。震级。震情。防震。抗震。余震。
⑥. 〔~旦〕佛教经籍中的译名,指中国。
⑦.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。如:震惊。震怒。震骇。震慑。
①.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,家庭的首脑。如:主人。物主。失主(失掉财物的人)。当家作主。
②. 旧时臣子称君王,下级称上级,仆人称家主。如:君主。主上。
③.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,决定。如:主张。主见。主意。主义。
④.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。如:民主。自主。主持。主宰。主权(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)。
⑤. 最重要的,最基本的。如:主次。主要。主力。主将( jiàng )。
⑥. 预示。如:早霞主雨。
⑦.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。如:木主。神主。
⑧. 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。
⑨. 姓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①.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。如:威力。威风。权威。
②. 凭借力量或势力。如:威胁。威慑。
震主之威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zhèn zhǔ zhī wēi朗读),ABCD式组合,偏正式结构意思是:使君主畏忌的威势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。一般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