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īndìng

心定理得

拼音 xīn dìng lǐ dé怎么读

注音 ㄒㄧㄣ ㄉㄧㄥˋ ㄌㄧˇ ㄉㄜˊ

近义词心安理得

心定理得的意思

心定理得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人心安定,事理合宜。见“心安理得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心安理得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心安理得”这句成语说明做事的时候,如果觉得心中坦然无所愧咎,所做所为就一定可以获得合理的说解。“心安”是“理得”的前提,心要不安,理就难得。在《论语・阳货》篇记载了一段孔子学生宰我来向孔子请教“三年之丧”的问题。宰我认为因父母之丧,当子女的要守三年的孝,都不能为礼作乐,礼乐岂不是会因此而失传?所以他觉得守一年丧应该就够了。孔子就反问他:父母丧不到三年,当子女的就吃好的,穿好的,心会安吗?宰我说:“安!”孔子就说:“你要能感到心安,你就去做吧!”孔子认为处事的时候,只要心里不会觉得不安,就一定可以说解,宰我既然可以觉得心安,当然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。一般人都是受到父母三年的褓抱提携,所以为父母守丧三年,今天宰我认为只要为父母守丧一年就够了,是以孔子不禁要怀疑宰我年幼时,是不是也和常人一样,享有父母三年褓抱提携的恩情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三国志・卷九・魏书・诸夏侯曹传・夏侯玄》:“然则内外相参,得失有所,互相形检,孰能相饰?斯得人心定而事理得,庶可以静风俗而审官才矣。”(源)

心定理得字义分解

读音(xīn), 心部,共4画

㈠ 心 [ xīn ]

①.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如:心包。心律。心衰。心悸。

②. 中央,枢纽,主要的。如:心腹。中心。

③.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。如:心理。心曲。心魄。心地。心扉。衷心。心旷神怡。人心惟危。

读音(dìng), 宀部,共8画

㈠ 定 [ dìng ]

①. 不动的,不变的。如:定额。定价。定律。定论。定期。定型。定义。定都( dū )。定稿。定数( shù )(a.规定数额;b.指天命;c.规定的数额)。断定。规定。鉴定。

②. 使不变动。如:定案。定罪。决定。确定。

③. 平安,平靖(多指局势)如:大局已定。

④. 镇静,安稳(多指情绪)如:心神不定。

⑤. 确凿,必然的。如:必定。镇定。

⑥. 预先约妥。如:定计。定情。定货。定做。

⑦. 姓。

读音(lǐ), 王部,共11画

㈠ 理 [ lǐ ]

①. 物质本身的纹路、层次,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。如:心理。肌理。条理。事理。

②. 事物的规律,是非得失的标准,根据。如:理由。理性。理智。理论。理喻。理解。理想。道理。理直气壮。

③. 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“物理学”如:理科,数理化。理疗。

④.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、处置。如:理财。理事。管理。自理。修理。总理。

⑤.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。如:理睬。答理。

⑥. 古代指狱官、法官。

⑦. 姓。

读音(dé,děi,de), 彳部,共11画

㈠ 得 [ dé ]

①. 获取,接受。如:得到。得失。得益。得空( kòng )。得便。得力。得济。心得。

②. 适合。如:得劲。得当( dàng )。得法。得体。

③. 满意。如:得意。扬扬自得。

④. 完成,实现。如:饭得了。得逞。得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

⑤. 可以,许可。如:不得随地吐痰。

⑥. 口语词(①表禁止,如“~了,别说了”;②表同意,如“~,就这么办”)。

㈡ 得 [ děi ]

①. 必须,须要。如:可得注意。

②. 极舒服,极适意。如: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,就得了。

㈢ 得 [ de ]

①.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。如:要不得。拿得起来。

②.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,表示效果或程度。如:跑得快。香得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