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ǒugànshéjiāo

口干舌焦

拼音 kǒu gàn shé jiāo怎么读

注音 ㄎㄡˇ ㄍㄢˋ ㄕㄜˊ ㄐㄧㄠ

感情中性成语

近义词口干舌燥

口干舌焦的意思

见“口燥唇干”

出处清・刘璋《斩鬼传》第四回两个人想来想去,总没个好法于。看看想到半夜,饿的龌龊口干舌焦,只的问仔细鬼道:‘老弟,我们饥了。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,请你如何?’

用法谓语、状语;指非常干渴。

例子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18章:“那吴启超自吹自擂,口干舌焦,没得到半点效果。”

口干舌焦字义分解

读音(kǒu), 口部,共3画

㈠ 口 [ kǒu ]

①.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如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
②.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。如:瓶子口。

③. 出入通过的地方。如:门口。港口。

④.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如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
⑤. 破裂的地方。如:口子。

读音(gān,gàn), 干部,共3画

㈠ 干 [ gān ]

①. 触犯,冒犯,冲犯。如:干扰。干涉。干预(亦作“干与”)。森然干霄。

②. 追求,求取,旧指追求职位俸禄。如:干禄。干仕。

③. 关连,涉及。如:干系。互不相干。

④. 盾,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。如:大动干戈。

⑤. 古代用以记年、记月、记日、记时(亦作编排次序)的十个字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如:天干。干支。

⑥. 涯岸,水边:“河之~兮”。

⑦. 个数。如:若干。

⑧.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,跟“湿”相对。如:干燥。干柴。

⑨. 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。如:饼干。豆腐干。

⑩. 枯竭,尽净,空虚。如:干尽。干杯。

⑪. 副词,空,徒然,白白地。如:干着急。

⑫.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,拜认的亲属。如:干亲。

⑬. 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。如:我又干了他一顿。

⑭. 〈方〉慢待;置之不理。如:把客人干在一旁。

⑮. 〔~将( jiàng )〕古剑名。

⑯. 姓。

㈡ 干 [ gàn ]

①.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。如:树干。躯干。干线。

②. 做。如:干事。说干就干。

③. 有才能的,善于办事的。如:干才。干员。干练。

④. 方言,坏、糟。如:事情要干。

读音(shé), 舌部,共6画

㈠ 舌 [ shé ]

①.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。如:舌头。舌耕(a.指读书勤奋;b.旧时学者授徒,依口说谋生,好像农夫耕田得粟)。唇枪舌剑。

②. 语言辩论的代称。如:舌战(激烈议论)。

③. 像舌头的东西。如:帽舌。火舌。

④. 铃或释中的锤。

⑤.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。

读音(jiāo), 灬部,共12画

㈠ 焦 [ jiāo ]

①.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、发脆。如:烧焦。焦土。焦头烂额。

②. 烦躁,着急。如:焦急。焦虑。焦灼。焦躁不安。

③. 酥,脆。如:焦脆。焦枣。

④. 喻干燥到极点。如:唇焦口燥。焦枯。焦裂。焦渴。

⑤. 一种质硬、多孔、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。如:焦炭。焦煤。焦炼。

⑥.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