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mín

视民如子

拼音 shì mín rú zǐ怎么读

注音 ㄕˋ ㄇㄧㄣˊ ㄖㄨˊ ㄗˇ

感情褒义成语

近义词爱民如子视人如子

视民如子的意思

形容帝王、官吏爱护百姓

出处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三年》吴光新得国,而亲其民,视民如子,辛苦同之,将用之也。

用法谓语、定语;用于称赞有仁义道德的官员。

例子元·刘时中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:“恤老怜贫,视民如子,起死回生。”

视民如子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把百姓视为自己的子女一般,加以关爱。形容在上位者对人民爱护眷顾之深。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问为政焉。对曰:『视民如子,见不仁者诛之,如鹰鹯之逐鸟雀也。』”亦作“视人如子”。

视民如子的翻译

  1. regard the masses as one's children(treat the people as one's own children)

视民如子字义分解

读音(shì), 见部,共8画

㈠ 视 [ shì ]

①. 看。如:视觉。视力。视野。鄙视。注视。近视。视而不见。熟视无睹。

②. 亲临某事。如:视事。视察。

③. 看待。如:藐视。重视。等闲视之。

④. 看望。如:探视。省( xǐng )视。

⑤. 比照:“天子之卿受地~侯”。

⑥. 古同“示”,表明。

读音(mín), 氏部,共5画

㈠ 民 [ mín ]

①.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。如:人民。民主。民国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民(具有国籍的人)。

②. 指人或人群。如:居民。民族。

③.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。如:民间。民歌。民谚。民风。民情。

④. 某族的人。如:汉民。回民。

⑤.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。如:农民。渔民。

⑥. 非军事的。如:民品。民航。

⑦. 同“苠”。

读音(rú), 女部,共6画

㈠ 如 [ rú ]

①. 依照顺从。如:如愿。如意。如法炮制。

②. 像,相似,同什么一样。如:如此。如是。如同。如故。如初。游人如织。

③. 比得上,及。如:百闻不如一见。自叹弗如。

④. 到,往。如:如厕。

⑤. 假若,假设。如:如果。如若。假如。

⑥. 奈,怎么。如:如何。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

⑦. 与,和:“公~大夫入”。

⑧. 或者:“方六七十,~五六十”。

⑨. 用在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。如:突如其来。

⑩. 表示举例。如:例如。

⑪. 应当:“若知不能,则~无出”。

⑫. 〔~月〕农历二月的别称。

⑬. 姓。

读音(zǐ), 子部,共3画

㈠ 子 [ zǐ ]

①. 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。如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

②. 植物的果实、种子。如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

③. 动物的卵。如:鱼子。蚕子。

④. 幼小的,小的。如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

⑤.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。如:子弹( dàn )。棋子儿。

⑥. 与“母”相对。如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

⑦. 对人的称呼。如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

⑧. 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。如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

⑨. 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。如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

⑩. 用于计时。如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

⑪.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。如:子爵。

⑫. 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如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

⑬. 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如:敲了两下子门。

⑭. 姓。

㈡ 子 [ zì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