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shī dàn zhī jī怎么读
注音: ㄕ ㄉㄢˋ ㄓ ㄐㄧ
忘记报晓的雄鸡比喻失职或犯错误的人复制
出处:汉・曹操《选举令》:失晨之鸡,思补更鸣。
例子: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喻传》:窃惟陛下钦明稽古,隆于兴继,为胤归诉,乞丐余罪,还兵复爵,使~,复得一鸣。
①. 丢。如:遗失。坐失良机。收复失地。流离失所。
②. 违背。如:失约。失信。
③. 找不着。如:迷失方向。
④. 没有掌握住。如:失言。失职。失调( tiáo )。
⑤. 没有达到。如:失望。失意。
⑥. 错误。如:失误。失策。过失。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
⑦. 改变常态。如:惊慌失色。
①. 早晨。如:旦暮。通宵达旦。枕戈待旦。
②. 表示某一天,亦指农历的初一日:~望(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)。元~。~日(a.明天:b.白天)。
③.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。如:老旦。花旦。
④. 纤度单位,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,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①. 家禽,品种很多,翅膀短,不能高飞;雄性能报晓,雌性能生蛋。如:公鸡。母鸡。鸡雏。
失旦之鸡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shī dàn zhī jī朗读)意思是:忘记报晓的雄鸡比喻失职或犯错误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