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ēngshùzhīgǎn

风树之感

拼音 fēng shù zhī gǎn怎么读

注音 ㄈㄥ ㄕㄨˋ ㄓ ㄍㄢˇ

感情中性成语

近义词风木之悲风树之悲

风树之感的意思

指丧父母的悲伤风树:比喻因父母亡故,不能奉养

出处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也。

用法主语、宾语;指父母亡故的悲伤。

例子《南齐书·虞玩之传》:“特以丁运孤贫,养礼多阙,风树之感,夙自缠心。”

风树之感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比喻父母亡故,儿女不得奉养的悲伤。见“风木含悲”条。《南齐书・卷三十四・虞玩之传》:“特以丁运孤贫,养礼多阙,风树之感,夙自缠心,庶天假其辰,得二三年闲,扫守丘墓,以此归全,始终之报遂矣。”

风树之感字义分解

读音(fēng,fěng), 风部,共4画

㈠ 风 [ fēng ]

①. 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。如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

②. 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。如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

③.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。如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

④. 消息,传闻。如:风传( chuán 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

⑤. 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。如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

⑥. 指民歌、歌谣。如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

⑦.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。如:风瘫。风湿。

⑧. 姓。

㈡ 风 [ fěng ]

①. 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
㈢ 风 [ fèng ]

读音(shù), 木部,共9画

㈠ 树 [ shù ]

①. 木本植物的通称。如:树木。树林。树大根深(喻势力大,根基牢固)。

②. 种植,培育。如:树艺(“艺”,种植)。树荆棘得刺,树桃李得荫。

③. 立,建立。如:树立。树敌。

④. 量词,相当于“株”、“棵”如:一树梅花。

⑤. 姓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
㈠ 之 [ zhī ]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
读音(gǎn), 心部,共13画

㈠ 感 [ gǎn ]

①. 觉出。如:感触。感觉。感性。感知(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)。感官。

②. 使在意识、情绪上起反应;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。如:感动。感想。反感。好感。情感。敏感。感染。感召。感慨。感喟。感叹。自豪感。感人肺腑。百感交集。

③.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。如:感谢。感恩。感激。感愧。

㈡ 感 [ hàn ]

①. 通“撼”。不满足。

②. 通“撼”。搖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