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óuérguàn

沐猴而冠

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怎么读

注音 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

感情贬义成语

近义词衣冠禽兽马牛襟裾虚有其表

反义词秀外惠中

沐猴而冠的意思

猕猴装扮成人样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

出处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

用法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
例子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,大肚皮的豪商,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,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。

正音“冠”,读作“guàn”,不能读作“guān”。

辨形“沐”,不能写作“体”。

辨析“沐猴而冠”与“衣冠禽兽”有别:“沐猴而冠”可形容坏人;也可形容好人;“衣冠禽兽”只能形容坏人。

谜语1. 最新的时装表演 —— 沐猴而冠

沐猴而冠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沐猴,猕猴。“沐猴而冠”指性情急躁的猕猴学人穿戴冠帽。比喻人虚有表象,却不脱粗鄙的本质。#语本《史记・卷七・项羽本纪》。后或以用“沐猴而冠”指猕猴性急,不能若人久著冠带,比喻性情暴躁,或用以讽刺无真才实学,依附权势,窃取名位的人。

【典源】

#《史记・卷七・项羽本纪》

沛公已去,闲至军中,张良入谢,曰:“沛公不胜桮杓,不能辞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,再拜献大王足下;玉斗一双,再拜奉大将军足下。”项王曰:“沛公安在?”良曰︰“闻大王有意督过之,脱身独去,已至军矣。”项王则受璧,置之坐上。亚父受玉斗,置之地,拔剑撞而破之,曰:“唉!竖子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,吾属今为之虏矣。”沛公至军,立诛杀曹无伤。居数日,项羽引兵西屠咸阳,杀秦降王子婴,烧秦宫室,火三月不灭;收其货宝妇女而东。人或说项王曰:“关中阻山河四塞,地肥饶,可都以霸。”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,又心怀思欲东归,曰: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”说者曰:“人言[1][2]而冠耳,果然。”项王闻之,烹说者。

注解

[1]楚人:楚国人,在这里暗指项羽。楚,战国七雄之一。领有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后为秦所灭。

[2]沐猴:猕猴。猴好拭面如沐,故称。

【典故】

据《史记・卷七・项羽本纪》载,西楚霸王项羽率兵进入秦国首都咸阳后,屠杀城里的百姓,杀害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,并且放火烧掉宫殿,然后带著到处搜括而来的财货、珍宝和妇女要回故乡去。这时有人跟项羽建议:“关中这个地方,山河四面围绕,是天然屏障,土地肥沃丰饶,首都建在这里可以称霸中原。”项羽看到秦宫殿都已经烧毁,心里又想念故乡,就回答说:“人富贵了不回故乡,就好像晚上穿著漂亮的衣服外出,谁看得到?”那个人就背地里对人说:“听说项羽这个人,就像个性急躁的猕猴学人穿戴冠帽,没有远见成不了大事,现在看来果然是真的。”结果话传到项羽的耳里,就把那个人捉来烹煮。后来“沐猴而冠”被用来指性情急躁的猕猴学人穿戴冠帽。亦用来比喻人虚有表象,却不脱粗鄙的本质,没有远见。除此之外,古来对这句成语另有一解,认为因为猕猴性子急躁,不能若人久著冠带,用来比喻人的性情急躁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史记・卷七・项羽本纪》:“说者曰:『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』项王闻之,烹说者。”(源)
  • 02.《汉书・卷四五・蒯伍江息夫传・伍被》:“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,非常人也,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。”
  • 03.《晋书・卷五五・张载列传》:“至如轩冕黻班之士,苟不能匡化辅政,佐时益世,而徒俯仰取容,要荣求利,厚自封之资,丰私家之积,此沐猴而冠耳,尚焉足道哉!”
  • 04.唐・李白〈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〉诗:“尔从咸阳来,问我何劳苦。沐猴而冠不足言,身骑土牛滞东鲁。”
  • 05.清・全祖望〈孙武子论〉:“当吴人之大举也,楚之来相拒者为子常,斯其人如沐猴而冠,而又罢于奔命之余,以遇常胜之师,兵未交而胆已落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人虚有表象,却不脱粗鄙的本质。

类别用在“表里不一”的表述上。

语义比喻人性情急躁不安定。

类别用在“浮躁好动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虽然穿著西装革履,不过是沐猴而冠,举止谈吐仍是粗俗不堪。

靠著裙带关系,他沐猴而冠的当上了单位主管。

他那副德性哪像个领导人?毛毛躁躁、坐立不安,活像沐猴而冠。

他是沐猴而冠,要好好地坐在这里听一个小时的演讲,根本是不可能的。

语义比喻人虚有表象,却不脱粗鄙的本质。

类别用在“表里不一”的表述上。

语义比喻人性情急躁不安定。

类别用在“浮躁好动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虽然穿著西装革履,不过是沐猴而冠,举止谈吐仍是粗俗不堪。

靠著裙带关系,他沐猴而冠的当上了单位主管。

他那副德性哪像个领导人?毛毛躁躁、坐立不安,活像沐猴而冠。

他是沐猴而冠,要好好地坐在这里听一个小时的演讲,根本是不可能的。

沐猴而冠的翻译

  1. a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

沐猴而冠字义分解

读音(mù), 氵部,共7画

㈠ 沐 [ mù ]

①. 洗头发。如:沐浴。栉风沐雨(喻辛苦奔波,饱经风雨)。

②. 润泽,或受润泽。如:沐恩。

③. 古代官员休假。如:沐日。休沐。

④. 整治。如:助之沐椁。

⑤. 米汁。

⑥. 姓。

读音(hóu), 犭部,共12画

㈠ 猴 [ hóu ]

①. 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行动灵活,好群居。如:猴子。猿猴。猴戏。猴头。猴拳。猴枣(中医指猕猴内脏的结石)。

②. 喻机灵的人。如:猴儿精。

③. 方言,乖巧,机敏(多指孩子)。

读音(ér), 而部,共6画

㈠ 而 [ ér ]

①. 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~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

②. 连词(①表平列,如“多~杂”。②表相承,如“取~代之”。③表递进,如“~且”。④表转折,如“似是~非”。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~不烈”。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~谈”。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~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

③. 表(从……到……)如:从上而下。

㈡ 而 [ néng ]

读音(guān,guàn), 冖部,共9画

㈠ 冠 [ guān ]

①. 帽子。如:衣冠。冠戴。冠盖(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,借指官吏)。衣冠楚楚。

②.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。如:冠子。鸡冠。树冠。冠状动脉。

㈡ 冠 [ guàn ]

①. 把帽子戴在头上。如:沐猴而冠。

②. 超出众人,居第一位。如:冠军。

③.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