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má bì bù rén怎么读
注音: ㄇㄚˊ ㄅㄧˋ ㄅㄨˋ ㄖㄣˊ
感情贬义成语
近义词:麻木不仁
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复制
出处:明・李贽《寄答留都书》今但以仁体称兄,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。
用法:谓语、定语;指人反应迟钝。
例子:他现在快成为麻痹不仁的人
①. 草本植物,种类很多,有“大麻”、“苎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亚麻”等。茎皮纤维通常亦称“麻”,可制绳索、织布。如:麻布。麻衣。麻袋。麻绳。麻纺。
②. 指“芝麻”如:麻酱。麻油。
③. 像腿、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。如:脚麻了。
④. 感觉不灵,或丧失感觉,引申为思想不敏锐。如:麻痹。麻醉。麻木不仁。
⑤. 面部痘瘢,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。如:麻子。
⑥. 带细碎斑点的。如:麻雀。麻蝇。
⑦. 喻纷乱。如:麻乱。麻沸。
⑧. 姓。
①. 〔~症〕中医指由风、寒、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。
②. 〔麻~〕见“麻”。
①. 副词。
②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如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③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如:不,我不知道。
④. 用在句末表疑问。如:他现在身体好不?
①. fǒu ㄈㄡˇ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①. 一种道德范畴,指人与人相互友爱、互助、同情等。如:仁义(①仁爱与正义;②通情达理,性格温顺,能为别人着想)。仁爱。仁政。仁人志士(仁爱有节操的人)。仁义礼智(儒家的伦理思想)。仁至义尽。一视同仁(同样看待,不分厚薄)。
②.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。如:核桃仁儿。
③. 姓。
麻痹不仁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má bì bù rén朗读),ABCD式组合,联合式结构意思是: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。出自明・李贽《寄答留都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反应迟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