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ài

否极泰遇

拼音 pǐ jí tài yù怎么读

注音 ㄆㄧˇ ㄐㄧˊ ㄊㄞˋ ㄩˋ

近义词否极泰来

否极泰遇的意思

否极泰遇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即“否极泰来”。见“否极泰来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否极泰来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否极泰来”原作“否终则泰”。〈否〉和〈泰〉是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中的两卦。〈否卦〉,坤下干上。在下的坤,阴气下沉;在上的干,阳气上升。于是阴阳二气不交,具天地不交,万物不通之象,属凶卦。〈泰卦〉,干下坤上。在下的干,阳气上升;在上的坤,阴气下沉。于是阴阳二气相交,具天地交而二气通之象,属吉卦。“否终则泰”就是表示物极必反,恶运到了极点,好运即将降临。在春秋时代,越国被吴国所败,越王句践入吴称臣,凶多吉少,临行前与众臣在江边饯别,语多感慨。大夫文种与范蠡便劝谏越王句践,古代圣贤皆曾遭遇过许多困厄,而得以成就其圣德,故应当学习当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(yǒu)里七年,却能坦然面对的精神以自励。周文王虽然被纣王像个奴隶般地囚禁起来,但他并不为外在环境的荣辱感到忧愁,潜心研究《易经》中的天人之理,推演伏羲氏的八卦为六十四卦,并为之作卦辞和爻辞。后来他人生中的困厄时期终于结束,他也得归故里。由此可知,人生的祸福都是天道循环,只要能够积极面对,不怀忧丧志,一旦困厄结束了,顺遂的日子必然到来。越王句践接受了臣子们的劝谏,在吴国忍辱负重地事奉吴王夫差,终于得以归国,更卧薪尝胆,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,不断地壮大国势,终于灭吴,报仇雪耻。后来“否极泰来”这句成语,就从这里的原文“否终则泰”演变而出,比喻情况由坏逐渐好转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苏轼〈移廉州谢上表〉:“否极泰遇,虽物理之常然;昔弃今收,岂罪余之敢望。”

否极泰遇字义分解

读音(fǒu,pǐ), 口部,共7画

㈠ 否 [ fǒu ]

①. 表示不同意,不认可。如:否定。

②. 不,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。如:可否?。

③. 不如此,不是这样,不然。如:否则。学则正,否则邪。

㈡ 否 [ pǐ ]

①. 不好,坏,恶。如:否极泰来(“否”和“泰”,前者是坏卦,后者是好卦。指事情坏到了极点,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)。未知善否。

读音(jí), 木部,共7画

㈠ 极 [ jí ]

①. 顶端,最高点,尽头。如:登极(帝王即位)。登峰造极。

②.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、磁体的正负两端。如:极地(极圈以内的地区)。极圈。北极。阴极。

③. 尽,达到顶点。如:极力。极目四望。物极必反。

④. 最高的,最终的。如:极点。极限。极端。极致。

⑤. 副词:表示最高程度:~其。~为( wéi )。

读音(tài), 氺部,共10画

㈠ 泰 [ tài ]

①. 平安,安定。如:泰适(幽闲安适)。泰安。泰然处之。

②. 佳,美好。如:泰运。否( pǐ )极泰来。

③. 极。如:泰西(旧指欧洲)。

④. 骄纵,傲慢。如:泰侈(骄纵奢侈)。骄泰。

⑤. 通。如:天地交泰。

读音(yù), 辶部,共12画

㈠ 遇 [ yù ]

①. 相逢,会面,碰到。如:遇到。遇见。遇事。奇遇。遭遇。境遇。

②. 机会。如:机遇。际遇。知遇。

③. 对待,款待。如:待遇。冷遇。

④.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