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niǎo fú shòu qióng怎么读
注音: ㄋㄧㄠˇ ㄈㄨˊ ㄕㄡˋ ㄑㄩㄥˊ
感情贬义成语
如飞鸟栖伏,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,处境困难复制
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元帝纪》贼景鸟伏兽穷,频击频挫,奸竭诈尽,深沟自固。
用法: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处境。
①. 脊椎动物的一纲,温血卵生,全身有羽毛,后肢能行走,前肢变为翅,一般能飞。如:鸟类。候鸟。益鸟。鸟语花香。
①. 趴,脸向下,体前屈。如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②. 低下去。如:此起彼伏。
③. 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。如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④. 使屈服。如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⑤. 隐藏。如:伏兵。埋伏。
⑥.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。如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⑦. 姓。
①. 哺乳动物的总称,一般指有四条腿、全身生毛的哺乳动物。如:兽类。野兽。鸟兽。禽兽。兽医。
②. 喻野蛮,下流。如:兽欲。兽行。人面兽心。
①. 缺乏财物。如:贫穷。穷苦。穷则思变。
②. 处境恶劣。如:穷困。穷蹙。穷窘。穷当益坚(处境越穷困,意志应当越坚定)。穷而后工(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,诗就写得好)。
③. 达到极点。如:穷目。穷形尽相。穷兵黩武。
④. 完了。如:穷尽。山穷水尽。日暮途穷。
⑤. 推究到极点。如:穷物之理。穷追(➊极力追寻;➋尽力紧追)。穷究。
鸟伏兽穷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niǎo fú shòu qióng朗读),ABCD式组合,联合式结构意思是:如飞鸟栖伏,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,处境困难。出自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元帝纪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处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