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ānshīwèi

素餐尸位

拼音 sù cān shī wèi怎么读

注音 ㄙㄨˋ ㄘㄢ ㄕ ㄨㄟˋ

感情贬义成语

近义词尸位素餐

素餐尸位的意思

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,白吃饭素餐:白吃饭;尸位:空占职位,不尽职守

出处《尚书・五子之歌》太康尸位,以逸豫灭厥德。”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思贤》:“虚食主禄,素餐尸位而但事淫侈,坐作骄奢,破败而不及传世者也。

用法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白吃饭不干活。

例子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钱南园》:“今诸臣皆素餐尸位,致使豺狼遍野而上不知,安用谏官为哉?”

素餐尸位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犹“尸位素餐”。见“尸位素餐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尸位素餐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“尸位素餐”系由“尸位”及“素餐”二语组合而成。 “尸位”见于《书经・五子之歌》。根据记载,夏朝君王太康成天不理朝政,只知沉湎于享乐,以致于百姓都不再拥戴他。太康游乐过度,已经到了不知节制的地步,甚至有一次在洛水(今河南省境内)田猎时,竟然一去就是百天,最后有穷国领袖后羿,因为百姓无法再忍受这样的国君,将他阻绝在黄河而不得返国。 “素餐”则见于《诗经・魏风・伐檀》,诗歌内容是在讽刺在上位者不劳而食。诗人透过反诘设问的手法,反复提到:有人不耕种、不收割,为何可获取三百家的榖粮?有人不上山打猎,为何院子里挂得都是貆的毛皮?诗歌末尾则说出君子们可是不会白吃、白喝而不从事劳动。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“尸位素餐”,用来指占著职位享受俸禄而不做事。出现“尸位素餐”的书证如《汉书・卷六七・杨胡朱梅云传・朱云》:“今朝廷大臣,上不能匡主,下亡以益民,皆尸位素餐。”朱云当著汉成帝的面,批评张禹不能匡正辅佐主上,也不能对人民有所帮助,占著职位享受俸禄而不做事。今亦可用为自谦之词,表示自己未能尽到职责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思贤》:“皇后兄弟,主婿外孙,……又不得治民效能以报百姓,虚食重禄,素餐尸位,而但事淫侈,坐作骄奢,破败而不及传世者也。”
  • 02.清・昭梿《啸亭杂录・卷一○・钱南园》:“今诸臣皆素餐尸位,致使豺狼遍野而上不知,安用谏官为哉?”

素餐尸位的翻译

  1. feed at the public trough

素餐尸位字义分解

读音(sù), 糸部,共10画

㈠ 素 [ sù ]

①. 本色,白色。如:素服。素丝。

②. 颜色单纯,不艳丽。如:素净。素淡。素妆。素雅。素描。

③. 洁白的绢。如:尺素(用绸子写的信)。

④. 本来的,质朴、不加修饰的。如:素质。素养。素性。素友(真诚淳朴的朋友)。

⑤. 物的基本成分。如:色素。毒素。维生素。

⑥. 向来。如:素来。素常。素志。平素。

⑦. 白,不付代价。如:素餐。

⑧. 非肉类的食品,与“荤”相对。如:素食。素席。素油。

读音(cān), 食部,共16画

㈠ 餐 [ cān ]

①. 吃。如:餐具。餐厅。聚餐。风餐露宿。

②. 饭食。如:早餐。西餐。

③. 量词,指一顿饭。如:一日三餐。

读音(shī), 尸部,共3画

㈠ 尸 [ shī ]

①. 死人的身体。如:尸体。尸骸。僵尸。借尸还魂。

②. 〔~位〕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,如“~~素餐,“~~误国”。

③. 古代祭祀时,代表死者受祭的人。

读音(wèi), 亻部,共7画

㈠ 位 [ wèi ]

①. 所处的地方。如:座位。部位。位置(a.所在或所占的地方;b.地位)。位于。

②. 职务的高低。如:地位。职位。名位。

③. 特指君主的地位。如:即位。篡位。

④.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。如:个位。百位数。

⑤. 量词,常用于人,表尊重。如:诸位。各位。几位客人。

⑥.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