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ān

颠扑不磨

拼音 diān pū bù mó怎么读

注音 ㄉㄧㄢ ㄆㄨ ㄅㄨˋ ㄇㄛˊ

感情中性成语

近义词颠扑不破颠扑不碎

颠扑不磨的意思

见“颠扑不破”

出处清・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你不信,试看将来不远的,便应有一个穷源反本、颠扑不磨的定论。

用法谓语、定语;用于理论、学说等。

颠扑不磨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犹“颠扑不破”。见“颠扑不破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颠扑不破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朱熹(公元1130—1200)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、晦翁,南宋婺源人。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,也是南宋闽学的创始人。一生著述繁富,其中影响最大的是《诗集传》和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成为后来历朝学子必读的教科书。其学说源自北宋的程颢、程颐,故后人常以“程朱学派”称之。典源摘自朱熹写给张钦夫的书信,内容提到关于心性方面的修养工夫:若要导正心性,则必须循著致知、诚意的次序,从中下功夫,才能达到“心无时不虚”的境界;如果可以一直在这方面努力,就可以常存此心,如此则动静如一,不偏于任何一处。程颢也曾经说过:如果可以从身体力行中体会并且得到乐趣,到达此一境界后,就不必害怕无法把持心性。朱熹赞同程颢所言,认为要能如此下功夫,才是真正不会被推翻,没有任何破绽、缺点的真理。典源又见《朱子语类・卷五・性理・性情心意等名义》。内容则是表述伊川先生(程颐)主张的“性即理也”以及横渠先生(张载)所主张的“心统性情”二句理论深远,是永远不会被推翻的至理名言。其中也用到“颠扑不破”一语。后来“颠扑不破”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,用于比喻理论真确,永远不能被改易或推翻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这样说来,那个平民主义,正是战则必胜的公理,你不信,试看将来不远的,便应有一个穷源反本、颠扑不磨的定论。”

颠扑不磨的翻译

  1. be able to withstand heavy battering

颠扑不磨字义分解

读音(diān), 页部,共16画

㈠ 颠 [ diān ]

①. 头顶。如:华颠。

②. 最高最初的部分。如:颠末(本末)。山颠。

③. 倾倒,跌。如:颠沛。颠倒( dǎo )。颠踬。颠覆。颠扑不破。

④. 上下跳动。如:颠簸。

⑤. 同“癫”,精神错乱。

读音(pū), 扌部,共5画

㈠ 扑 [ pū ]

①. 轻打,拍。如:扑粉。扑蝇。扑打。

②. 击拂的用具。如:粉扑。

③. 冲。如:扑灭。扑救。

④. 相搏击。如:相扑。扑跌。

⑤. 跌倒。如:扑地。

⑥. 伏。如:扑在桌上看书。

⑦. 杖,戒尺,亦为中国周代九刑之一。

读音(bù,fǒu), 一部,共4画

㈠ 不 [ bù ]

①. 副词。

②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如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③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如:不,我不知道。

④. 用在句末表疑问。如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㈡ 不 [ fǒu ]

①. fǒu ㄈㄡˇ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
读音(mó,mò), 麻部,共16画

㈠ 磨 [ mó ]

①. 摩擦。如:磨刀。磨墨。磨练。磨砺(摩擦使锐利,喻经受磨练)。磨合。研磨。磨漆画。

②. 阻碍,困难。如:磨难( nàn )。好事多磨。

③. 消耗,消灭。如:磨损。磨耗。磨灭。

④. 拖延,耗时间。如:磨缠。磨功夫。

㈡ 磨 [ mò ]

①. 粉碎粮食的工具。如:石磨。电磨。磨盘。磨坊(亦作“磨房”)。推磨。

②.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。如:磨面。磨米。磨豆腐。

③. 掉转。如:这个胡同太窄,磨不过车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