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bá qián jié hòu怎么读
注音: ㄅㄚˊ ㄑㄧㄢˊ ㄐㄧㄝˊ ㄏㄡˋ
感情中性成语
近义词:跋胡疐尾跋前疐后
同“跋胡疐尾”复制
出处:元・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・罗邺》而跋前踕后,绝域无聊,独奈其命薄何?”一本作“跋前疐后”。
用法:谓语、定语;指进退维谷。
①. 翻山越岭。如:跋涉。
②. 踩,践踏。如:跋前踬后(喻进退两难)。
③.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,说明写作经过、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。如:跋文。跋语。序跋。
①. 指空间,人面所向的一面;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;家具等靠外的一面,与“后”相对。如:前面。前边。前方。面前。前进。前程。
②. 指时间,过去的,往日的,与“后”相对。如:以前。前人。前此。前科。前嫌。前言。前车之鉴。
③. 顺序在先的。如:前五名。
④. 向前行进。如:勇往直前。
①. 足疾。
②. 行貌。
①. 君主;帝王。如:商之先后(先王)。
②. 帝王的正妻。如:皇后。太后。
③. 诸候。《書•舜典》:“肆覲東后。”
④. 指空间在背面,反面的,与“前”相对。如:后窗户。后面。后学。后缀。后进。
⑤. 时间较晚,与“先”相对。如:日后。后福。后期。
⑥. 指次序,与“前”相对。如:后排。后十名。
⑦. 子孙。如:后辈。后嗣。后裔。后昆。无后(没有子孙)。
⑧. 姓。
跋前踕后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á qián jié hòu朗读),ABCD式组合,联合式结构意思是:同“跋胡疐尾”。出自元・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・罗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;指进退维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