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óu

与狐谋皮

拼音 yǔ hú móu pí怎么读

注音 ㄩˇ ㄏㄨˊ ㄇㄡˊ ㄆㄧˊ

感情中性成语

近义词与虎谋皮

与狐谋皮的意思

见“与虎谋皮”

出处《太平御览》卷二○八引《符子》[周人]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;欲具少牢之珍,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,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,五年不具一牢。

用法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幻想。

与狐谋皮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本指为制裘而与狐谋皮,后来或转用成“与虎谋皮”。义犹“与虎谋皮”。见“与虎谋皮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与虎谋皮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与虎谋皮”的意思是向老虎商量要取牠的皮,皮是老虎的生命必需品,当然牠是不肯了。所以“与虎谋皮”用来比喻所谋者与对方有利害冲突,事情必办不成。考其典源可能出自《符子》里一则“与狐谋皮”的寓言。据载,鲁定公时,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,绩效卓然。一年以后,定公又想授予孔子司徒一职。他告诉太史左丘明说:“我想请孔丘任司徒,不过得先问问三桓的意见。”“三桓”是指鲁桓公的三个孙子季孙氏、叔孙氏、孟孙氏,他们掌握著当时鲁国的实际政权,但政治主张与孔子是处于对立的状态,左丘明知道他们绝对不会同意让孔子任司徒一职,于是用一则寓言作比喻,以劝阻定公。他说:“周朝有个人很喜欢皮制的裘衣,也喜欢吃珍奇美味的食物。有一次,他想制作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衣,还想举办一场备有很多羊肉的盛宴,于是分别去和狐狸和羊商量,希望牠们能提供毛皮和羊肉。他话都还没说完,所有的狐狸就互相引领逃往深山,所有的羊也彼此呼叫著躲藏进茂密的树林。结果,这个人花了十年都做不成一件皮衣,花了五年也办不了一场盛宴。这是为什么呢?是因为他找错了商量的对象。”鲁定公听了这个故事,立即明白如果他去和政治立场与孔子冲突的三桓商量,所得到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,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,直接任命孔子为司徒。而“与狐谋皮”的寓言故事,可能就是后来“与虎谋皮”的出处,只是把“狐”改成“虎”。除了原有的寓义外,更因老虎是种猛兽,就更强调了寓言中“找错对象”的意思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太平御览・卷二○八・职官部・司徒下》引《符子》:“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,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,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。”(源)
  • 02.清・魏源〈上江苏巡抚陆公论海漕书〉:“如此时即奏筹散遣漕船水手之议,是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皮,不惟无益而反有碍也。”

与狐谋皮的翻译

  1. doomed petition like asking a fox for its hide

与狐谋皮字义分解

读音(yǔ,yù,yú), 一部,共3画

㈠ 与 [ yǔ ]

①. 给。如:赠与。与人方便。

②. 交往,友好。如:相与。与国(相互交好的国家)。

③. 赞助,赞许。如:与人为善。

④. 〈书〉等待。如:时不我与。

⑤. 〈连〉和。如:我与你。山与水。

⑥. 〈介〉跟;向。如:与虎谋皮。生死与共。

㈡ 与 [ yù ]

①. 参加。如:参与。与会。

㈢ 与 [ yú ]

①. 同“欤”。

读音(hú), 犭部,共8画

㈠ 狐 [ hú ]

①. 哺乳动物的一属,形状略像狼。毛赤黄色,性狡猾多疑,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,乘机逃跑。皮可做衣服(通称“狐狸”)如:狐臭(腋下臭气)。狐肷(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)。狐疑(多疑)。狐媚(曲意逢迎,投入所好)。狐死首丘(传说狐狸将死,头必向出生的山丘。喻不忘本,亦喻对故乡的思念)。

②. 姓。

读音(móu), 讠部,共11画

㈠ 谋 [ móu ]

①. 计划,计策,主意。如:计谋。出谋划策。

②. 设法寻求。如:谋求。图谋。谋面。谋篇。谋生。谋幸福。

③. 商议。如:谋议。谋划。不谋而合。

④. 姓。

读音(pí), 皮部,共5画

㈠ 皮 [ pí ]

①.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。如:皮毛。

②.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。如:裘皮。

③.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。如:封皮。书皮。

④. 表面。如:地皮。

⑤. 薄片状的东西。如:豆腐皮。

⑥. 韧性大,不松脆。如:花生放皮了。

⑦. 不老实,淘气。如:顽皮。

⑧. 指橡胶。如:胶皮。皮球。

⑨.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