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èzhīchén

社稷之臣

拼音 shè jì zhī chén怎么读

注音 ㄕㄜˋ ㄐㄧˋ ㄓ ㄔㄣˊ

感情中性成语

近义词社稷之器

社稷之臣的意思

春秋时对作大国附庸的小国的称谓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

出处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,何以伐为?

用法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
例子元·李文蔚《蒋神灵应》第二折:“若论此子,乃社稷之臣,栋梁之材。”

社稷之臣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本指春秋时代附庸于大国的小国。语本《论语・季氏》:“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,何以伐为?”后泛指担当国家大任的官员。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有臣柳庄也者,非寡人之臣,社稷之臣也。”《元・李文蔚・蒋神灵应・第二折》:“若论此子,乃社稷之臣,栋梁之材,堪可挂印为帅。”

社稷之臣的翻译

  1. a bulwark of the state(a pillar of the state)

社稷之臣字义分解

读音(shè), 礻部,共7画

㈠ 社 [ shè ]

①.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、日子以及祭礼。如:春社。秋社。社日。社稷(“社”是土神,“稷”是谷神,古代君主都祭社稷,后用以借指国家)。

②. 团体或机构。如:报社。结社。

读音(jì), 禾部,共15画

㈠ 稷 [ jì ]

①. 古代一种粮食作物,指粟或黍属。

②. 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,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。如:社稷(指国家)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
㈠ 之 [ zhī ]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
读音(chén), 臣部,共6画

㈠ 臣 [ chén ]

①. 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亦包括百姓。如:臣僚。臣子。臣服。君臣。

②.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:“王必无人,~愿奉璧往使。”

③. 古人谦称自己。

④. 古代指男性奴隶。如:臣仆。臣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