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quē kǒu niè zi怎么读
注音: ㄑㄩㄝ ㄎㄡˇ ㄋㄧㄝˋ ㄗ˙
感情中性成语
近义词:铁公鸡
镊子用以拔毛,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复制
出处:宋苏轼《与陈季常书》之十二彼不相知者,视仆之饥饱,如观越人之肥瘠耳。乡谚有云‘缺口镊子’者,公识之。
用法: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。
①. 不够。如:缺乏。缺少。缺憾。欠缺。缺漏。
②. 残破。如:缺点。缺口。缺陷。
③. 空额(指职位)如:缺额。补缺。
④. 该到而未到。如:缺勤。缺席。
①.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如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②.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。如:瓶子口。
③. 出入通过的地方。如:门口。港口。
④.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如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⑤. 破裂的地方。如:口子。
①. 夹取毛发、细刺及其他细小东西的器具,一般用金属制成,通称“镊子”。
②. 用镊子夹。
③. 首饰,发夹,古代簪端的垂饰。
①. 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。如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
②. 植物的果实、种子。如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
③. 动物的卵。如:鱼子。蚕子。
④. 幼小的,小的。如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
⑤.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。如:子弹( dàn )。棋子儿。
⑥. 与“母”相对。如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
⑦. 对人的称呼。如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
⑧. 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。如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
⑨. 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。如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
⑩. 用于计时。如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
⑪.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。如:子爵。
⑫. 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如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
⑬. 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如:敲了两下子门。
⑭. 姓。
缺口镊子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quē kǒu niè zi朗读),ABCD式组合,偏正式结构意思是:镊子用以拔毛,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。出自宋苏轼《与陈季常书》之十二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