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kǒu ěr bìng zhòng怎么读
注音: ㄎㄡˇ ㄦˇ ㄅㄧㄥˋ ㄓㄨㄥˋ
感情中性成语
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复制
出处:鲁迅《彷徨・肥皂》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,英文又专是‘口耳并重’的。
用法:宾语、定语;指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。
例子: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,英文又专是“口耳并重”的。(鲁迅《彷徨 肥皂》)
①.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如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②.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。如:瓶子口。
③. 出入通过的地方。如:门口。港口。
④.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如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⑤. 破裂的地方。如:口子。
①.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(通称“耳朵”)如:耳背( bèi )。耳垂。耳鬓厮磨( mó )。耳穴。耳聪目明。耳濡目染。
②. 像耳朵的东西。如:木耳。银耳。
③.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。如:耳房。鼎耳。
④. 听说。如:耳闻。耳软。耳顺(指年至六十,听到别人的话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岁)。
⑤. 文言助词,而已,罢了。如:想当然耳。
⑥. 文言语气词(大致同“矣”):“且壮士不死则已,死即举大名~”。
①. 合在一起。如:并拢。合并。兼并。
②. 一齐,平排着。如:并驾齐驱。并重( zhòng )。并行( xíng )。
③. 连词,表平列或进一层。如:并且。
④. 用在否定词前,加强否定的语气,表不像预料的那样。如:并不容易。
①. bīng ㄅㄧㄥˉ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。
①. 分( fèn )量较大,与“轻”相对。如:重负。重荷。重量( liàng )。重力。举重。负重。
②. 程度深。如:重色。重病。重望。重创。
③. 价格高。如:重价收买。
④. 数量多。如:重金聘请。眉毛重。重兵。
⑤. 主要,要紧。如:重镇。重点。重任。重托(国家重大的托付)。重柄。
⑥.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。如:重视。尊重。器重。隆重。
⑦. 言行不轻率。如:慎重。自重。
①. 再。如:重复。重申。重版。重沓(重复繁冗)。重阳。重逢。
②. 〔~庆〕地名,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,地处中国西南。
③. 层。如:重叠。重霄。重洋。重唱。重峦叠嶂。
口耳并重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kǒu ěr bìng zhòng朗读),ABCD式组合,主谓式结构意思是: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。出自鲁迅《彷徨・肥皂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;指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