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ánguòshí

言过其实

拼音 yán guò qí shí怎么读

注音 ㄧㄢˊ ㄍㄨㄛˋ ㄑㄧˊ ㄕˊ

感情贬义成语

近义词夸大其词过甚其词夸夸其谈名不副实夸大其辞

反义词持平之论言必有据恰如其分名副其实言必有信

言过其实的意思

原指言语不实;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言:语言;过:超过;越过;实:实际

出处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马良传》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

用法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例子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21章:“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。”

正音“其”,读作“qí”,不能读作“qī”。

辨形“实”,不能写作“拾”。

辨析“言过其实”和“夸大其词”;都有“说的话和实际情况不符合”的意思。但“言过其实”偏重在言语过分、浮夸;还常用来表示人的性格;“夸大其词”偏重在夸大。

歇后语1. 猪八戒夸海口 —— 言过其实
2. 蚊子说成大象 —— 言过其实

谜语1. 夸口 —— 言过其实

言过其实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指言辞虚妄夸大,与事实不相符。#语出汉・应劭《风俗通义・卷二・正失》。

【典源】

#汉・应劭《风俗通义・卷二・正失》[1]

成帝曰:“其治天下,孰与孝宣皇帝?”向曰:“中宗之世,政教明,法令行,边境安,四夷亲,单于款塞,天下殷富,百姓康乐,其治过于太宗之时,亦以遭遇匈奴宾服,四夷和亲也。”上曰:“后世皆言文帝治天下几至太平,其德比周成王,此语何从生?”向对曰:“生于言事。文帝礼言事者,不伤其意,群臣无小大,至即便从容言,上止辇听之,其言可者称善,不可者喜笑而已。言事多褒之,后人见遗文,则以为然。世之毁誉,莫能得实,审形者少,随声者多,或至以无为有。……”向以为如此。及世间言文帝小生于军中,长大祭代东门外,使者求得之,因立为代王,征当即位,后期,日为之再中,集上书囊,以为前殿帷,常居明光宫听政,为薄太后持三年服,治天下,致升平,断狱三百人,粟一升一钱:凡此十余事,皆俗人所妄传,言过其实,及[2],或以为前皆非是,如刘向言。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《三国志・卷三九・蜀书・董刘马陈董吕传・马良》。

[2]傅会:牵强、附会。

【典故】

东汉应劭所著的《风俗通义》中的〈正失〉篇,开头即点出此篇是为了纠正历史上善恶谬误所写,所以立篇名为〈正失〉。在孝文帝这段中,指出刘向认为世俗流传汉文帝的许多事迹,大多是些夸大,与事实不相符的穿凿附会之说。只因文帝非常礼遇来上谏的大臣,所以大臣们对文帝多有褒奖。例如:文中列举十数件关于文帝的善行,都有溢美、牵强附会之嫌。后人看到这些褒扬的文章,就以为全是事实。世上的非议与称赞,有很多是名实不符,但会去求证的人不多,随声附和的人倒是不少。应劭在此对刘向的看法表示赞同。后来“言过其实”被用来指言辞虚妄夸大,与事实不相符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汉・应劭《风俗通义・卷二・正失》:“凡此十余事,皆俗人所妄传,言过其实,及傅会,或以为前皆非是,如刘向言。”(源)
  • 02.《三国志・卷三九・蜀书・董刘马陈董吕传・马良》:“先主临薨谓亮曰:『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』”
  • 03.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三回:“其人性本虚飘,言过其实,巧于词色,善于言谈。许人钱如捉影捕风,骗人财如探囊取物。”
  • 04.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四回:“磻溪钓叟恐是虚名,大王未知真实,而以隆礼迎请,倘言过其实,不空费主公一片真诚,竟为愚夫所弄。”
  • 05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且住!说书的,这话怕有些言过其实。安公子虽然生得尊贵,不曾见过外面这些下流事情。”
  • 06.《老残游记二编》第二回:“怎么外官这们利害,咱们在京里看御史们的折子,总觉言过其实,若像这样,还有天日吗?”
  • 07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回:“你以为我言过其实,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,对你讲明。你好知道我不是言过其实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指言辞虚妄夸大,与事实不相符。

类别用在“言语夸大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我觉得他的说法言过其实,不尽可信。

我若不言过其实夸张些,你们会紧张吗?

事情并未如传说严重,媒体报导言过其实。

他言过其实地,把一件小擦撞说成了大车祸。

我想他的用心是要提醒你注意,只是话说得有些言过其实。

这部影片的介绍有点儿言过其实,真正去看过的人都有受骗的感觉。

语义指言辞虚妄夸大,与事实不相符。

类别用在“言语夸大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我觉得他的说法言过其实,不尽可信。

我若不言过其实夸张些,你们会紧张吗?

事情并未如传说严重,媒体报导言过其实。

他言过其实地,把一件小擦撞说成了大车祸。

我想他的用心是要提醒你注意,只是话说得有些言过其实。

这部影片的介绍有点儿言过其实,真正去看过的人都有受骗的感觉。

言过其实的翻译

  1. overshoot the truth
  2. 話(はなし)が実際(じっさい)よりも大(おお)げさである
  3. exagérer(amplifier)
  4. seine Worte übersteigern seine Fǎhigkeit(einen Sachverhalt aufbauschen)
  5. говорить с преувеличениями(сильно преувеличивать)

言过其实字义分解

读音(yán), 言部,共7画

㈠ 言 [ yán ]

①. 讲,说。如:言说。言喻。言道。言欢。言情。言必有中( zhòn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

②. 说的话。如:言论。言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言。言语。言简意赅。

③. 汉语的字。如:五言诗。七言绝句。洋洋万言。

④. 语助词,无义。如:言归于好。“言告师氏,言告言归”。

⑤. 姓。

读音(guò,guo,guō), 辶部,共6画

㈠ 过 [ guò ]

①. 从这儿到那儿,从此时到彼时。如:过江。过账。过程。过渡。过从(交往)。经过。

②.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。如:过秤。过磅。过目。

③. 超出。如:过于。过度( dù )。过甚。过奖(谦辞)。过量( liàng )。过剩。过犹不及。

④.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。如:过电影。

⑤.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。如: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。

⑥. 次,回,遍。如: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。

⑦. 错误。如:过错。记过。

㈡ 过 [ guo ]

①.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。如:看过。用过。

②. 用在动词后,与“来”、“去”连用,表示趋向。如:拿过来。走过去。

㈢ 过 [ guō ]

①. 姓。

读音(qí,jī), 八部,共8画

㈠ 其 [ qí ]

①. 第三人物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他们(她们)”、“它(它们)”;“他(她)的”、“他们(她们)的”、“它(们)的”如:各得其所。莫名其妙。三缄其口。独行其是。自食其果。

②. 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个”、“那些”如:其他。其余。其次。文如其人。名副其实。言过其实。

③. 那里面的。如:其中。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

④. 连词,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使”:“~如是,熟能御之?”

⑤. 助词,表示揣测、反诘、命令、劝勉:“~如土石何?”

⑥. 词尾,在副词后。如:极其快乐。大概其。

㈡ 其 [ jī ]

①. jī ㄐㄧˉ 〔郦食( yì )~〕中国汉代人

读音(shí), 宀部,共8画

㈠ 实 [ shí ]

①. 充满。如:实心。充实。虚实。

②. 符合客观情况,真,真诚。如:实话。实惠。实际(真实情况)。实践(实行;履行)。实体。实情。实施。实数。实事求是。名实相符。

③. 植物结的果。如:果实。开花结实。

④. 富足。如:殷实。富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