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úwénzhuàngjié

遒文壮节

拼音 qiú wén zhuàng jié怎么读

注音 ㄑㄧㄡˊ ㄨㄣˊ ㄓㄨㄤˋ ㄐㄧㄝˊ

感情中性成语

遒文壮节的意思

形容文辞强劲有力,节奏雄壮遒:强劲有力

出处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・杜子美》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,往往横槊赋诗,故其裘文壮节,抑扬哀怨。

用法宾语;用于文章或书法等。

遒文壮节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文句刚健,音节豪壮。《宋・胡仔・苕溪渔隐丛话后集・卷八・杜子美四》:“曹氏父子,鞍马间为文,往往横槊赋诗,故其遒文壮节,抑扬怨哀悲离之作,尤极于古。”

遒文壮节字义分解

读音(qiú), 辶部,共12画

㈠ 遒 [ qiú ]

①. 雄健有力。如:遒劲。遒健。遒炼(诗文、书画等雄健精炼)。遒媚(雄健秀美)。

②. 迫近:“岁忽忽而~尽兮,恐余寿之弗将”。

③. 聚。

④. 坚固。

读音(wén), 文部,共4画

㈠ 文 [ wén ]

①.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。如:灿若文锦。

②. 刺画花纹。如:文身。

③. 记录语言的符号。如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

④.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。如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 ① 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

⑤.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。如:文化。文物。

⑥.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。如:天文。水文。

⑦. 旧时指礼节仪式。如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

⑧.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。如:文质彬彬。

⑨. 温和。如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

⑩. 指非军事的。如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

⑪.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。如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

⑫. 专指社会科学。如:文科。

⑬. 掩饰。如:文过饰非。

⑭.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。如:一文不名。

⑮. 姓。

读音(zhuàng), 丬部,共6画

㈠ 壮 [ zhuàng ]

①. 大,有力,强盛。如:强壮。壮士。壮心。壮烈。壮美。兵强马壮。

②. 增加勇气和力量。如:壮胆。壮行( xíng )。以壮声势。

③.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省(旧作“僮”)如:壮族。壮锦。壮歌。

读音(jié,jiē), 艹部,共5画

㈠ 节 [ jié ]

①.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。如:竹节。节外生枝。

②.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。如:关节。两节车厢。

③. 段落,事项。如: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

④.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。如:节气。节令。

⑤.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。如:节日。

⑥. 礼度。如:礼节。

⑦.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。如: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

⑧. 操守。如: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

⑨. 省减,限制。如: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

⑩. 略去,简略。如:节选。节录。

⑪.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。如:符节。使节。

⑫. 姓。

㈡ 节 [ jiē ]

①. 〔~骨眼儿〕喻关键的,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(“骨”读轻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