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īhuàn

覆餗之患

拼音 fù sù zhī huàn怎么读

注音 ㄈㄨˋ ㄙㄨˋ ㄓ ㄏㄨㄢˋ

感情贬义成语

近义词覆餗之忧覆餗之衅

覆餗之患的意思

鼎足坏了,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覆:翻;餗:鼎里的食物

出处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何夔传》注引孙盛曰得其人则论道之任隆,非其才则覆餗之患至。

用法主语、宾语;用于比喻句。

覆餗之患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𫗧,鼎中的食品。覆𫗧之患指鼎足坏了,食物从鼎中翻出。比喻因力不胜任而坏事。语本《易经・鼎卦》:“鼎折足,覆公𫗧。”《三国志・卷十二・魏书・何夔传・裴松之・注引孙盛曰》:“公府椽属,古之造士也,必擢时隽,搜扬英逸,得其人则论道之任隆,非其才则覆𫗧之患至。”亦作“覆𫗧之衅”、“覆𫗧之忧”。

覆餗之患字义分解

读音(fù), 西部,共18画

㈠ 覆 [ fù ]

①. 遮盖,蒙。如:覆盖。覆溺。覆蔽。覆被(遮盖,喻恩荫)。覆庇。

②. 翻,倾倒,败,灭。如:覆舟。颠覆。覆灭。覆辙(翻过车的道路,喻曾经失败的做法)。覆没( mò )。覆水难收。覆巢无完卵(喻灭门之祸,无一得免,亦喻整体覆灭,个人不能幸存)。前车之覆,后车之鉴。

③. 同“复”

读音(sù), 飠部,共15画

㈠ 餗 [ sù ]

①. 古代指鼎中的食物,后泛指美味佳肴:“奇珍异味天庖~。”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
㈠ 之 [ zhī ]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
读音(huàn), 心部,共11画

㈠ 患 [ huàn ]

①. 忧虑。如:患得患失。忧患。

②. 灾祸。如:患难。祸患。隐患。防患未然。

③. 害病。如:患病。患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