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bù bì fǔ yuè怎么读
注音: ㄅㄨˋ ㄅㄧˋ ㄈㄨˇ ㄩㄝˋ
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,或烈士忠义不屈斧钺:古代的兵器复制
出处:《汉书・赵充国传》不敢避斧钺之诛。”
①. 副词。
②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如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③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如:不,我不知道。
④. 用在句末表疑问。如:他现在身体好不?
①. fǒu ㄈㄡˇ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①. 君主。如:复辟。
②. 指君主招来,授予官职。如:辟召。辟引。辟书。辟除(征召推举授官)。辟举。
③. 古同“避”,躲,设法躲开。
④. 古同“睥”,睥睨。
①. 开发建设。如:开辟。
②. 驳斥,排除。如:辟邪。辟谣。辟蠹。
③. 透彻。如:精辟。透辟。鞭辟入里。
④. 法,刑。如:大辟(古代指死刑)。
①. 砍东西用的工具,多用来砍木头。古代亦用来作兵器。如:斧子。斧头。斧钺。斧柯(a.斧子的柄;b.喻政权、权柄)。
②. 用斧砍。如:斧正(敬辞,请人修正文句,亦作“斧政”)。斧凿(a.斧子或凿子;b.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)。斧藻(雕饰、修饰)。
①. 古代兵器,青铜制,像斧,比斧大,圆刃可砍劈,中国商及西周盛行。又有玉石制的,供礼仪、殡葬用。
②. 古星名。
不辟斧钺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ù bì fǔ yuè朗读),ABCD式组合意思是: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,或烈士忠义不屈。出自《汉书・赵充国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