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ándānzhī

邯郸之步

拼音 hán dān zhī bù怎么读

注音 ㄏㄢˊ ㄉㄢ ㄓ ㄅㄨˋ

近义词邯郸学步

邯郸之步的意思

邯郸之步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邯郸人走路的姿势。见“邯郸学步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邯郸学步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《庄子・秋水》有一段战国时名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魏牟的对话。公孙龙认为自己通达事理,博闻善辩。但当他听到庄子的言论却觉得困惑,无法理解,于是问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学识不足?魏牟则以为公孙龙像井底之蛙,见识浅薄,眼界狭小,所以无法通晓庄子言论玄妙之处。就算花工夫去学习,也只能学得皮毛。因此劝公孙龙别再试图理解,免得到了最后不但不能学得庄子的学问,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学问,就像战国时燕国有位年轻人,因为羡慕赵国首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,所以前往学习。结果不但没学成邯郸人走路的美姿,连自己原来的步法都忘了,最后只有爬著回去。后来“邯郸学步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模仿不成,反而失去自我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抱朴子・内篇・杂应》:“凡庸道士不识此理……乃更不如凡人之专汤药者;所谓进不得邯郸之步,退又失寿陵之义者也。”

邯郸之步字义分解

读音(hán), 阝部,共7画

㈠ 邯 [ hán ]

①. 〔~郸〕地名,在中国河北省。

读音(dān), 阝部,共10画

㈠ 郸 [ dān ]

①. 〔~城〕地名,在中国河南省。

②. (鄲)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
㈠ 之 [ zhī ]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如: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如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如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如: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
读音(bù), 止部,共7画

㈠ 步 [ bù ]

①. 行走。如:步兵。步行( xíng )。徒步。信步。闲步。固步自封。望而却步。

②.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,追随。如:步韵。步其后尘。步武前贤。

③.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。如:步伐。步测。寸步难行。

④. 事情进行的程序、阶段、程度。如:步骤。初步。

⑤.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,一步等于五尺。

⑥. 同“埠”,多用于地名。

⑦.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