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dào wú shí yí怎么读
注音: ㄉㄠˋ ㄨˊ ㄕˊ ㄧˊ
感情中性成语
近义词:道不拾遗
同“道不拾遗”复制
出处:《东观汉记・光武帝纪》商贾重宝,单车露宿,牛马放牧,道无拾遗。
用法: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好的社会风气。
例子:自是内部肃然不言,咸称其有神,道无拾遗。《隋书·艺术传·韦鼎》
①. 路,方向,途径。如:道路。铁道。志同道合。
②. 指法则、规律。如:道理。道德。道义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
③.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。如:道学。传道。修道。
④. 方法,办法,技术。如:门道。医道。
⑤. 指“道家”(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,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)
⑥. 指“道教”(中国主要宗教之一,创立于东汉)如:道观( guàn )。道士。道姑。道行( háng )(僧道修行的功夫,喻技能和本领)。
⑦.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。如:会道门。一贯道。
⑧. 说,讲。如:道白。常言道。能说会道。
⑨. 用语言表示情意。如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
⑩. 线条。如:铅笔道儿。
⑪.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“道”。
⑫.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
⑬. 量词。如:一道大河。两道门。上三道漆。
⑭. 计量单位,“忽米”的通称。
①. 没有,与“有”相对;不。如:无辜。无偿。无从(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)。无度。无端(无缘无故)。无方(不得法,与“有方”相对)。无非(只,不过)。无动于衷。无所适从。
①. 捡,从地上拿起。如:拾草。拾粪。拾零(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,常用于文章标题)。拾取。俯拾皆是。拾人牙慧。
②. 收,敛,整理。如:收拾。拾掇。
③. “十”的大写。
④.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。
①. 古同“涉”,历,经由。如:拾级而上。
①. 丢失。如:遗失。遗落。
②. 漏掉。如:遗忘。遗漏。
③. 丢失的东西,漏掉的部分。如:补遗。路不拾遗。
④. 余,留。如:遗留。遗俗。遗闻。遗址。遗风。遗憾。遗老(➊经历世变的老人;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)。
⑤. 死人留下的。如:遗骨。遗言。遗嘱。
⑥. 不自觉地排泄。如:遗尿。遗精。
⑦.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。如:遗传。
⑧. 抛弃。如:遗弃。
道无拾遗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dào wú shí yí朗读),ABCD式组合,紧缩式结构意思是:同“道不拾遗”。出自《东观汉记・光武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好的社会风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