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ínguǐ

纳民轨物

拼音 nà mín guǐ wù怎么读

注音 ㄋㄚˋ ㄇㄧㄣˊ ㄍㄨㄟˇ ㄨˋ

纳民轨物的意思

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、惜用器物的正道纳:容纳;民:老百姓;轨:法度;物:器物

出处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五年》:群将纳民于轨物者也。

例子《隋书·卢思道传》:~,驱时仁寿,神化隆平,生灵熙阜。

纳民轨物字义分解

读音(nà), 纟部,共7画

㈠ 纳 [ nà ]

①. 收入,放进。如:出纳。藏污纳垢。

②. 接受。如:采纳。笑纳。纳谏。

③. 享受。如:纳福。纳凉。

④. 缴付。如:纳税。

⑤. 补缀,缝补;现多指密密地缝。如:纳鞋底。

⑥. 姓。

读音(mín), 氏部,共5画

㈠ 民 [ mín ]

①.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。如:人民。民主。民国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民(具有国籍的人)。

②. 指人或人群。如:居民。民族。

③.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。如:民间。民歌。民谚。民风。民情。

④. 某族的人。如:汉民。回民。

⑤.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。如:农民。渔民。

⑥. 非军事的。如:民品。民航。

⑦. 同“苠”。

读音(guǐ), 车部,共6画

㈠ 轨 [ guǐ ]

①.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,其宽度为古制八尺,后引申为车辙。

②. 一定的路线。如:轨迹。轨辙(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,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)。

③. 应遵循的规则。如:轨度( dù )(法度)。轨范(规范,楷模)。步入正轨。

读音(wù), 牛部,共8画

㈠ 物 [ wù ]

①.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。如:事物。生物。物体。货物。礼物。文物。物价。物质。地大物博。物极必反。

②. 内容,实质。如:言之有物。

③.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。如:物议(群众的批评)。待人接物。物望所归(众望所归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