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uìdào

罪逆不道

拼音 zuì nì bù dào怎么读

注音 ㄗㄨㄟˋ ㄋㄧˋ ㄅㄨˋ ㄉㄠˋ

近义词大逆不道

罪逆不道的意思

罪逆不道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犹“大逆不道”。见“大逆不道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大逆不道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大逆不道”原作“大逆无道”。秦朝末年,各地纷纷举兵抗秦,最后则形成刘邦和项羽互相争霸的局面。当初项羽和项梁在起兵之初,为了号召反秦的需要,拥立一个傀儡皇帝楚怀王,各处抗秦的义军也都尊怀王为义帝。项羽表面上是尊崇怀王,但实际上却不听从怀王的命令。不但自己称号为西楚霸王,并且强迫义帝迁徙到长沙,后来更加以杀害。汉王听闻义帝被杀,心里非常难过,于是为义帝举办丧事,同时公开指责项羽“大逆无道”,意思就是说罪行重大,严重违反应有的君臣伦理。后来“大逆不道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违反伦常,罪恶深重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史记・卷一○七・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,罪逆不道。”

罪逆不道字义分解

读音(zuì), 罒部,共13画

㈠ 罪 [ zuì ]

①. 犯法的行为。如:犯罪。罪人。认罪。有罪。罪恶。罪名。罪魁。罪行。罪证。罪责。罪孽(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)。罪不容诛。

②. 过失,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。如:功罪。罪愆。罪尤(“尤”,过失,罪过)。归罪于人。

③. 刑罚。如:判罪。畏罪。待罪。请罪。

④. 苦难,痛苦。如:受罪。

读音(nì), 辶部,共9画

㈠ 逆 [ nì ]

①. 方向相反,与“顺”相对。如:逆流。逆行。逆风。逆转( zhuǎn )(局势恶化)。莫逆之交。

②. 抵触,不顺从。如:忤逆。忠言逆耳。

③. 背叛,背叛者或背叛者的。如:叛逆。逆产。

④. 迎接。如:逆旅(旅店)。

⑤. 预先。如:逆料(预料)。

读音(bù,fǒu), 一部,共4画

㈠ 不 [ bù ]

①. 副词。

②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如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③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如:不,我不知道。

④. 用在句末表疑问。如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㈡ 不 [ fǒu ]

①. fǒu ㄈㄡˇ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
读音(dào), 辶部,共12画

㈠ 道 [ dào ]

①. 路,方向,途径。如:道路。铁道。志同道合。

②. 指法则、规律。如:道理。道德。道义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

③.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。如:道学。传道。修道。

④. 方法,办法,技术。如:门道。医道。

⑤. 指“道家”(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,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)

⑥. 指“道教”(中国主要宗教之一,创立于东汉)如:道观( guàn )。道士。道姑。道行( háng )(僧道修行的功夫,喻技能和本领)。

⑦.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。如:会道门。一贯道。

⑧. 说,讲。如:道白。常言道。能说会道。

⑨. 用语言表示情意。如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

⑩. 线条。如:铅笔道儿。

⑪.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“道”。

⑫.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

⑬. 量词。如:一道大河。两道门。上三道漆。

⑭. 计量单位,“忽米”的通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