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pò nà shū gēng怎么读
注音: ㄆㄛˋ ㄋㄚˋ ㄕㄨ ㄍㄥ
感情中性成语
反义词:锦衣玉食
破衣素食复制
出处: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・吏部・士大夫癖性》嘉靖中,杨用修衣服起居穷极华洁;同时唐荆川破衲疏羹,垢敝不堪。
用法:宾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。
①. 碎,不完整。如:碗打破。破灭。破旧。破败。破落。破陋。破颜(转为笑容)。破绽(衣服裂开,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)。牢不可破。
②. 分裂。如:破裂。破读(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,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,称“破读”)。破土。
③. 使损坏。如:破坏。破损。
④. 超出。如:破例。破格。
⑤. 花费,耗费。如:破费。破财。破产。
⑥. 打败,打垮。如:破阵。破门。攻破。
⑦. 揭穿。如:破案。破译。破获。
①. 僧衣。
②. 僧人。如:老衲。
③. 同“纳”。
①. 去掉阻塞使通畅。如:疏导。疏通。疏浚。疏解( jiě )。
②. 分散。如:疏散。仗义疏财。
③. 事物间距离大,空隙大,与“密”相对。如:疏密。疏松。疏朗。疏旷。疏阔。疏落( luò )。稀疏。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④. 不亲密,关系远的。如:亲疏。疏远。
⑤. 不细密,忽略。如:疏忽。
⑥. 空虚。如:志大才疏。
⑦. 不熟悉。如:生疏。
⑧. 粗劣。如:疏食。疏粝。
⑨. 古同“蔬”,蔬菜。
⑩. 分条说明的文字。如:上疏(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)。奏疏。注疏(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)。
⑪.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。
⑫. 姓。
①.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、冻状食物。如:羹汤。肉羹。鸡蛋羹。
破衲疏羹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pò nà shū gēng朗读),ABCD式组合,联合式结构意思是:破衣素食。出自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・吏部・士大夫癖性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