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lóng téng hǔ zhì怎么读
注音: ㄌㄨㄥˊ ㄊㄥˊ ㄏㄨˇ ㄓˋ
感情中性成语
近义词:龙腾虎蹴龙腾虎踯
同“龙腾虎蹴”复制
出处:清・夏清贻《何日醒・东三省》战鼓三挝,龙腾虎掷挪。
用法:定语、状语;用于比喻句。
①.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。如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②.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。如:恐龙。
③.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。如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④. 姓。
①. 奔跑,跳跃。如:腾骧。奔腾。欢腾。腾跃。腾越。
②. 上升。如:腾空。腾云驾雾。升腾。飞腾。飞黄腾达。
③. 空出来,挪移。如:腾退。腾个地方。
④. 词尾,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(读轻声)如:翻腾。折腾。
①. 哺乳动物,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,性凶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(通称“老虎”)如:虎口(➊喻危险境地;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虎穴(喻危险境地)。虎符(古代调兵的凭证,用铜铸成虎形,分两半)。虎狼(喻凶残的人)。虎头蛇尾。虎踞龙盘。龙腾虎跃。
②. 勇猛、威武。如:虎将。虎势。虎劲。虎威。虎虎。虎气。
③. 古同“唬”,威吓。
④. 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
①. 扔,投,抛。如:投掷。弃掷。掷远。
龙腾虎掷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lóng téng hǔ zhì朗读),ABCD式组合,联合式结构意思是:同“龙腾虎蹴”。出自清・夏清贻《何日醒・东三省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比喻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