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gǔ chàn ròu jīng怎么读
注音: ㄍㄨˇ ㄔㄢˋ ㄖㄡˋ ㄐㄧㄥ
感情中性成语
形容惊恐万状颤:发抖复制
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7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,骨颤肉惊。
用法:谓语、状语;指惊恐。
比喻惊恐害怕。《三国演义・第七十七回》:“却说王甫在麦城中,骨颤肉惊。”
①.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。如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②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 gàn )。
②. 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如:伞骨。扇骨。
③.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。如:骨力(①雄健的笔力;②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
④. 指人的品质、气概。如:侠骨。骨气。
①. 〔~朵儿( duor )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
②. 〔~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①. 物体振动。如:颤动。颤抖。颤音。
①. 同“战”。
①.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、柔软的组织。如:肉体。肉类。肉食。肌肉。肉票(被盗匪掳去的人,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)。肉身(佛教指肉体)。
②.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。如:桂圆肉。冬瓜肉厚。
③. 果实不脆,不酥。如:肉瓤西瓜。
④. 行动迟缓,性子慢。如:做事真肉。
⑤.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。
⑥. 极亲密疼爱之称,多用呼子女。
①.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。如:惊车。惊群。马惊车败。
②. 害怕,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。如:惊恐。惊骇。惊愕。惊惶。惊诧。惊遽。惊厥。惊悟。惊心动魄。惊惶失措。惊世骇俗(言行出奇,使世人惊恐)。
③. 震动。如:惊动。惊扰。惊堂木。打草惊蛇。
④. 出人意料的。如:惊喜。
骨颤肉惊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gǔ chàn ròu jīng朗读),ABCD式组合,联合式结构意思是:形容惊恐万状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;指惊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