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jìn tuì láng bá怎么读
注音: ㄐㄧㄣˋ ㄊㄨㄟˋ ㄌㄤˊ ㄅㄚˊ
感情贬义成语
近义词:进退狼狈
比喻陷于困境,进退两难跋:踩,踏复制
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法正传》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
用法: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处境。
①. 向前或向上移动、发展,与“退”相对。如:前进。上进。推进。跃进。进退。进取。进击。进驻。进行( xíng )。进而。
②. 入,往里去。如:进见。进谒。进谗。
③. 吃,喝。如:进食。进餐。滴水未进。
④. 收入或买入。如:进账。进货。日进斗金。
⑤. 奉上,呈上。如:进言。进奉。进献。
⑥. 旧式房院层次,这所宅子是两~院。
①. 向后移动,与“进”相对。如:退步。退路。退却。退让。倒退。
②. 离开,辞去。如:退席。退伍。退职。退休。引退。
③. 送还,不接受,撤销。如:退还。
④. 脱落。如:退色。退毛。减退。
⑤. 和柔的样子。如:退然。
⑥. 迟缓,畏缩:“求也~”。
①. 哺乳动物,形状很像狗,性残忍而贪婪,昼伏夜出,能伤害人畜。毛皮可制衣褥。如:狼狈。狼奔豕突。狼吞虎咽。狼子野心(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)。引狼入室(喻引进坏人)。
①. 翻山越岭。如:跋涉。
②. 踩,践踏。如:跋前踬后(喻进退两难)。
③.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,说明写作经过、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。如:跋文。跋语。序跋。
进退狼跋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jìn tuì láng bá朗读),ABCD式组合,紧缩式结构意思是:比喻陷于困境,进退两难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法正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处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