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qián rén zhòng dé hòu rén shōu怎么读
注音: ㄑㄧㄢˊ ㄖㄣˊ ㄓㄨㄥˋ ㄉㄜˊ ㄏㄡˋ ㄖㄣˊ ㄕㄡ
感情中性成语
指上辈的人有德行,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德:德行复制
出处:明・冯惟敏《商调・集贤宾・归田自寿》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,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,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。
用法: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
①. 指空间,人面所向的一面;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;家具等靠外的一面,与“后”相对。如:前面。前边。前方。面前。前进。前程。
②. 指时间,过去的,往日的,与“后”相对。如:以前。前人。前此。前科。前嫌。前言。前车之鉴。
③. 顺序在先的。如:前五名。
④. 向前行进。如:勇往直前。
①.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、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。如:人类。
②. 别人,他人:“~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。待~热诚。
③. 人的品质、性情、名誉。如:丢人,文如其人。
①.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。如:物种。种差( chā ),
②.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,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。如:种子。种禽。种畜。撒种。配种。
③.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。如:人种。种族。
④. 量词,表示类别、式样。如:种种。两种人。
⑤. 指胆量或骨气。如:有种。没种。
①. 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。如:种地。栽种。
①. 姓。如宋代有种师道。
①.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,品行,品质。如:美德。品德。公德。德行。道德。德性。德育(以一定的社会要求,进行思想的、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)。德才兼备。度德量力。德高望重。
②. 心意,信念。如:一心一德。
③. 恩惠。如:德施。德泽(德化和恩惠)。德惠。感恩戴德。
④. 姓。
①. 君主;帝王。如:商之先后(先王)。
②. 帝王的正妻。如:皇后。太后。
③. 诸候。《書•舜典》:“肆覲東后。”
④. 指空间在背面,反面的,与“前”相对。如:后窗户。后面。后学。后缀。后进。
⑤. 时间较晚,与“先”相对。如:日后。后福。后期。
⑥. 指次序,与“前”相对。如:后排。后十名。
⑦. 子孙。如:后辈。后嗣。后裔。后昆。无后(没有子孙)。
⑧. 姓。
①. 接到,接受。如:收发。收信。收支。收讫。收益。
②. 藏或放置妥当。如:这是重要东西,要收好了。
③.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。如:收割。收成。麦收。
④. 招回。如:收兵。收港。
⑤. 聚,合拢。如:收容。收理。收集。
⑥. 结束。如:收尾。收煞。收盘。
⑦. 逮捕,拘押。如:收捕。收监。收押。收审。
⑧. 约束,控制(感情或行动)如:收束。收心。收伏(亦作“收服”)。
前人种德后人收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qián rén zhòng dé hòu rén shōu朗读),复句式结构意思是:指上辈的人有德行,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。出自明・冯惟敏《商调・集贤宾・归田自寿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