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yú zhě qiān lǜ , yì yǒu yī dé怎么读
注音: ㄩˊ ㄓㄜˇ ㄑㄧㄢ ㄌㄩˋ , ㄧˋ ㄧㄡˇ ㄧ ㄉㄜˊ
感情中性成语
近义词: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
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复制
出处:《汉书・韩信传》广武君曰:‘臣闻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亦有一得。’
用法:定语、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。
①. 傻,笨。如:愚人。愚笨。愚蠢。愚鲁。愚氓(愚蠢的人)。愚昧(缺乏知识,文化落后)。愚顽。愚妄。愚不可及。大智若愚(有大智慧的人,不卖弄聪明,表面上好像很愚笨,亦作“大智如愚”)。
②. 欺骗,耍。如:愚弄人。为人所愚。
③. 谦辞,用于自称。如:愚兄。愚见。
①. 用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词、词组后,并与其相结合,指人、指事、指物、指时等。如:读者。作者。二者必居其一。来者。
②. 助词,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。如: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
③. 这,此(多用在古诗词曲中)如:者个。者回。者番。者边走。
①. 数目,十个一百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仟”代)如:千周(无线电波频率单位)。千克(即一公斤)。千米(即一公里)。
②. 喻极多。如:千里马。千言万语。千钧一发。千虑一失。千锤百炼(❶喻多次斗争考验;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)。
③. 见“秋”字“秋千”。
④. 姓。
①. 思考。如:考虑。思虑。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②. 担忧。如:顾虑。忧虑。不足为虑。
①. 副词,也,表示同样、也是。如:亦无不可。亦步亦趋。
②. 又:“先君何罪?其嗣~何罪?”
③. 不过,只是:“王~不好土也,何患无士?”
④.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:“呜呼,~盛矣哉!”“学而时习之,不~说乎?”
⑤. 姓。
①. 存在。如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
②. 表示所属。如:他有一本书。
③. 表示发生、出现。如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
④. 表示估量或比较。如:水有一丈多深。
⑤. 表示大、多。如:有学问。
⑥.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。如:有劳。有请。
⑦. 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。如:有一天。
⑧. 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。如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
①. 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①. 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
②. 纯;专。如:专一。一心一意。
③. 全;满。如:一生。一地水。
④. 相同。如:一样。颜色不一。
⑤. 另外的。如:蟋蟀一名促织。
⑥.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。如:算一算。试一试。
⑦. 乃;竞。如:一至于此。
⑧. 部分联成整体。如:统一。整齐划一。
⑨. 或者。如:一胜一负。
⑩. 初次。如:一见如故。
⑪.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①. 获取,接受。如:得到。得失。得益。得空( kòng )。得便。得力。得济。心得。
②. 适合。如:得劲。得当( dàng )。得法。得体。
③. 满意。如:得意。扬扬自得。
④. 完成,实现。如:饭得了。得逞。得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
⑤. 可以,许可。如:不得随地吐痰。
⑥. 口语词(①表禁止,如“~了,别说了”;②表同意,如“~,就这么办”)。
①. 必须,须要。如:可得注意。
②. 极舒服,极适意。如: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,就得了。
①.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。如:要不得。拿得起来。
②.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,表示效果或程度。如:跑得快。香得很。
愚者千虑,亦有一得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yú zhě qiān lǜ , yì yǒu yī dé朗读),复句式结构意思是: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。出自《汉书・韩信传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