竖儒
- 拼音
- shù rú
- 注音
- ㄕㄨˋ ㄖㄨˊ
竖儒的意思
词语解释
竖儒
引证解释
对儒生的鄙称。
引 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沛公 駡曰:‘竖儒!夫天下同苦 秦 久矣,故诸侯相率而攻 秦,何谓助 秦 攻诸侯乎?’”司马贞 索隐:“竖者,僮僕之称, 沛公 轻之,以比奴竖,故曰‘竖儒’也。”
唐•权彻 《题沉黎城》诗:“不学竖儒辈,谈经空白头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一回:“袁绍 大怒曰:‘竖儒怎敢笑我!我必杀之!’”清•孙枝蔚 《览古》诗:“所恃楫与秩,岂知皆竖儒。”引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,无使功臣怀恨黄泉。”
李贤 注:“言如僮竖无知也。”
清•杨绳武 《孝陵》诗:“竖儒瞻拜旧山陵,落日平芜百感生。”
国语辞典
竖儒
网络解释
竖儒的字义分解
-
竖
拼音shù 部首立部 总笔画9画竖 [ shù ] 1. 直立,直立的,与“横”相对。如 竖立。竖井(一种垂直的矿井)。竖琴。竖起耳朵听。2. 汉字笔形之一,自上往下。3.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,与“横”相对。如 竖着写。4.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,小臣,引申为卑贱的。如 童竖。竖子(a.童仆;b.鄙贱的称呼,如“竖竖不足与谋”。亦称“竖小子”)。[更多解释]
-
儒
拼音rú 部首亻部 总笔画16画儒 [ rú ] 1. 指读书人。如 儒生。腐儒。通儒(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)。儒林(儒者之林,旧指学术界)。儒雅(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)。2.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、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。如 儒家。儒教(即“孔教”)。儒士。儒术。儒学。3. 同“懦”,懦弱。[更多解释]
竖儒的分字组词
竖儒的相关词语
【竖儒】的常见问题
-
竖儒的拼音是什么?竖儒怎么读?
竖儒的拼音是:shù rú
点击 图标播放竖儒的发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