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儿
- 拼音
- hú ér
- 注音
- ㄏㄨˊ ㄦˊ
胡儿的意思
词语解释
胡儿
引证解释
引 《汉书·金日磾传》:“﹝ 日磾 既亲近,﹞贵戚多窃怨,曰:‘陛下妄得一胡儿,反贵重之。’”唐•李颀 《古从军行》:“胡雁哀鸣夜夜飞,胡儿眼泪双双落。”
五代 江为 《塞下曲》:“胡儿移帐寒笳絶,雪路时闻探马归。”
宋•陆游 《闻武均报已复西京》诗:“胡儿敢作千年计,天意寧知一日回。”
明•王世贞 《将军行》:“碧眼双胡儿,惯骑 大宛 驹。”
太平天囯 用为对 清•朝统治者的蔑称。 《太平天囯诗歌选·天兵天将猛似虎》:“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, 汉口 胡儿败若寒鷄。”清•末 民 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。
引 黄钧 《新年感事》诗之一:“试看歌舞欢腾地,又见胡儿策马来。”
于右任 《战争的孤儿》诗之二:“东村屋煨尽,西郊人逃亡;吾父击胡儿,何时死战场?”引 唐•高适 《营州歌》:“虏酒千钟不醉人,胡儿十岁能骑马。”
唐•李益 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》:“六州胡儿六蕃语,十岁骑羊逐沙鼠。”果核。
国语辞典
胡儿
引 《汉书·卷六八·金日䃅传》:「日䃅既亲近,未尝有过失,上甚信爱之,赏赐累千金,出则骖乘,入侍左右。贵戚多窃怨,曰:『陛下妄得一胡儿,反贵重之!』」
引 唐·高适〈营州歌〉:「虏酒千钟不醉人,胡儿十岁能骑马。」
唐·李益〈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〉:「六州胡儿六蕃语,十岁骑羊逐沙鼠。」果核。
清末民初对外国人的蔑称。
网络解释
胡儿的字义分解
-
胡
拼音hú 部首月部 总笔画9画胡 [ hú ] 1.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。如 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2.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。如 胡椒。胡瓜(黄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3. 乱,无道理。如 胡来。胡闹。胡吹。胡言乱语。4. 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。如 胡不归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5.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。如 胡须。6.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~。”7. 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 tòng 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8. 姓。[更多解释]
-
儿
拼音ér 部首儿部 总笔画2画儿 [ ér ] 1. 小孩子。如 婴儿。儿戏。2. 年轻的人(多指青年男子)如 男儿。儿女情。3. 儿子,男孩子。如 儿子。生儿育女。4.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,儿女对父母的自称。5. 助詞。如 ❶多用作名词后缀。❷用于形容词后。[更多解释]
胡儿的分字组词
胡儿的相关词语
【胡儿】的常见问题
-
胡儿的拼音是什么?胡儿怎么读?
胡儿的拼音是:hú ér
点击 图标播放胡儿的发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