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计
- 拼音
- shàng jì
- 注音
- ㄕㄤˋ ㄐㄧˋ
上计的意思
词语解释
上计
见“上策”
英 the best policy;
引证解释
上策。
引 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赵 之上计,莫如令 秦 魏 復战。”
《南史·王敬则传》:“敬 则曰:‘ 檀公 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’”战国、秦、汉 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、赋税、盗贼、狱讼等项编造计簿,遣吏逐级上报,奏呈朝廷,借资考绩,谓之上计。
引 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二十》:“晏子 对曰:‘臣请改道易行而治 东阿,三年不治,臣请死之。’ 景公 许。於是明年上计, 景公 迎而贤之。”
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解扁 为 东封,上计而入三倍,有司请赏之。”
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:“﹝州郡属官﹞本注曰:皆掌治民,显善劝义,禁姦罚恶,理讼平贼,恤民时务,秋冬集课,上计於所属郡国。”
刘昭 注引 胡广 曰:“秋冬岁尽,各计县户口垦田,钱穀入出,盗贼多少,上其集薄。”
唐•杜甫 《阴雨不得归瀼西甘林》诗:“诸侯旧上计,厥贡倾千林。”
清•吴伟业 《鲁谦庵使君以云间山人陆天乙所画虞山图索歌》:“一官三载今上计,粉本溪山坐卧持。”上计吏之省称。
引 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“﹝ 永元•十四年﹞是岁,初復郡国上计补郎官。”
刘昭 注:“上计,今计吏也。”
《北堂书钞》七九引 北魏•阚駰 《十三州志》:“上计,古之诸侯之奏使也, 汉 因之,号曰计偕。”
国语辞典
上计
引 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「赵之上计,莫如令秦、魏复战。」
《南史·卷四五·王敬则传》:「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」汉制,每届年终,郡国遣吏至京上计簿,将全年人口、钱、粮、贼、狱讼等事项,向朝廷报告,称为「上计」。
引 《续汉书志·第二八·百官志五》:「本注曰:皆掌治民,显善劝义,禁奸罚恶,理讼平贼,恤民时务,秋冬集课,上计于所属郡国。」
网络解释
上计的字义分解
-
上
拼音shàng,shǎng 部首卜部 总笔画3画上 [ shàng ] 1. 位置在高处的,与“下”相对。如 楼上。上边。2.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。如 上古。上卷。3. 等级和质量高的。如 上等。上策。上乘(佛教用语,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)。4. 由低处到高处。如 上山。上车。上升。5. 去,到。如 上街。6. 向前进。如 冲上去。7. 增加。如 上水。8. 安装,连缀。如 上刺刀。上鞋(亦作“绱鞋”)。9. 涂。如 上药。10.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。如 上课。上班。11. 拧紧发条。如 上弦。12. 登载,记。如 上账。13. 用在名词后边,表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。如 晚上。桌上。组织上。14. 用在动词后边,表示开始、继续、趋向、完成。如 爬上来。锁上。选上代表。15.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。如 上年纪。16.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“1”。上 [ shǎng ] 1. shǎng ㄕㄤˇ 〔~声〕汉语声调之一,普通话上声(第三声)。[更多解释]
-
计
拼音jì 部首讠部 总笔画4画计 [ jì ] 1. 核算。如 计时。计量( liàng )。计日程功。2. 测量或核算度数、时间、温度等的仪器。如 晴雨计。湿度计。3. 主意,策略。如 计策。计谋。4. 谋划,打算。如 计划。计议。5. 姓。[更多解释]
上计的分字组词
上计的相关词语
【上计】的常见问题
-
上计的拼音是什么?上计怎么读?
上计的拼音是:shàng jì
点击 图标播放上计的发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