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áo

拼音
máo tǔ
注音
ㄇㄠˊ ㄊㄨˇ

茅土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茅土máo tǔ

  1. 指王、侯的封爵。古天子分封王、侯时,用代表方位五色土筑坛,按封地所在方向一色土,包以白茅而授之,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

引证解释

  1. 指王、侯的封爵。古天子分封王、侯时,用代表方位五色土筑坛,按封地所在方向一色土,包以白茅而授之,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

    文选·李陵<答苏武书>》:“陵 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,受千乘之赏。”
    李善 注:“《尚书纬》曰:‘天子社,东方青,南方赤,西方白,北方黑,上冒以黄土,将封诸侯,各取方土,苴以白茅以为社。’”汉•蔡邕 《独断》卷下:“天下大社五色土为坛,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,以所封之方色,东方受青,南方受赤,他如其方色,归国立社,故谓之受茅土。”
    唐•李颀 《行路难》诗:“汉•家名臣 杨德祖,四代五公享茅土。”
    明•何景明 《醉歌赠子容使湖南》:“圣朝分封重茅土,词林礼乐超前古。”
    清•蒋士铨 《一片石·梦楼》:“茅土已先沧海变,桃花休向墓门红。”

国语辞典

茅土máo tǔ

  1. 古代天子五色土为社祭的祭坛分封诸侯时,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,包以白茅,覆以黄土,给受封者在封国立社称为「茅土」。

    汉书·卷九九·王莽传上》:「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,皆有茅土。」
    文选·李陵·答苏武书》:「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,受千乘之赏。」

网络解释

茅土,汉语词汇拼音:máo tǔ,指王﹑侯的封爵。 古天子分封王﹑侯时,用代表方位五色土筑坛,按封地所在方向一色土,包以白茅而授之,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。后遂以“茅土”:指王﹑侯的封爵。

茅土的字义分解

  • 拼音máo 部首艹部 总笔画8画

    茅 [ máo ] 1. 多年生草本植物,春季先开花,后生叶,花穗上密生白毛。根茎可食,亦可入药。叶可编蓑衣(亦称“白茅”) 茅草。茅庐。茅舍。名列前茅(喻名次列在前面)。[更多解释]

  • 拼音部首土部 总笔画3画

    土 [ tǔ ] 1.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。 土壤。黄土。2. 疆域。 国土。领土。3. 本地的,地方性的。 故土。4. 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 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5. 不合潮流。 土气。6. 未熬制的鸦片。 烟土。7.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8.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。 土族。9. 姓。[更多解释]

茅土的分字组词

茅土的相关词语

【茅土】的常见问题

  1. 茅土的拼音是什么?茅土怎么读?

    茅土的拼音是:máo tǔ
    点击 图标播放茅土的发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