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ī shì

拼音
zhī shì
注音
ㄓ ㄕˋ

织室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织室zhī shì

  1. 汉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织造机构。织室在未央宫分设东、西织,织作文绣郊庙之服,有令、史,属少府。成帝时省东织,更名西织为织室。

  2. 织女织作处。

引证解释

  1. 汉•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织造机构。织室在 未央宫分设东、西织,织作文绣郊庙之服,有令、史,属少府。 成帝 时省东织,更名西织为织室。参阅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三辅黄图·未央宫》。

    汉书·惠帝纪》:“秋七月乙亥未央宫 凌室灾;丙子,织室灾。”
    颜师古 注:“主织作繒帛之处。”
    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高祖薄姬》:“汉•使 曹参 等虏 魏王 豹,以其国为郡,而 薄姬 输织室。”

  2. 织女 织作处。

    唐•卢照邻 《七夕泛舟》诗之一:“水疑通织室,舟似泛仙潢。”

网络解释

织室,官署名。宫中的丝织作坊楚汉战争中,汉军虏魏王豹,输魏宫薄姬于织室,是为织室见于记载之始,可推知至秦已有织室的设置西汉时,织室属少府,设在未央宫,为宫中织作缯帛和文绣郊庙之服。主管官吏有令、丞,属吏有令史等。织工多为官奴婢贵族妇女犯罪,常被输作织室。宣帝时,织室已分为东织、西织。元帝时,东西织室岁费各达五千万,而产品不及齐三服官(见服官)。成帝河平元年(前28)省东织,更名西织为织室。东汉时废织室令,设丞。章帝以后,由宦官充任。汉少府所属有东西两织室,掌郊庙衣服织造。成帝裁撤东织,改西织称织室,置令及丞。东汉废令。北齐尚方领泾州、雍州丝司及定州绸绫局,司有丞。北周有司织下大夫。隋有司织、司染二署,炀帝并为织染署,亦为少府属官。唐沿袭,有令及丞。宋少府有绫锦院、染院、裁造院、文绣院,兼用内侍。诸院南宋并归将作监管辖。宋以后的织造事宜,多归宦官掌握。《三辅黄图·未央宫》:“织室,在未央宫,又有东西织室,织作文绣郊庙之服。”也借指织女星。唐卢照邻《七夕泛舟》诗:“水疑通织室,舟似泛仙潢。”

织室的字义分解

  • 拼音zhī,zhì 部首纟部 总笔画8画

    织 [ zhī ] 1. 用丝、麻、棉纱、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。 织布。编织。织女(❶织布、织绸的女子;❷指织女星)。棉织物。2. 引申为构成。 罗织罪名。3.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。 织锦。织文(即“织锦”)。织贝(织成贝文的锦)。织 [ zhì ] 1. 古同“帜”,旗帜。[更多解释]

  • 拼音shì 部首宀部 总笔画9画

    室 [ shì ] 1. 屋子,房间,亦指家。 居室。教室。会客室。温室。引狼入室。2. 家,家族。 皇室。女有家,男有室。3. 机关团体内部的工作单位。 档案室。4. 古指妻子(亦指为子娶妻或以女嫁人) 妻室。继室。5. 刀剑的鞘。6. 墓穴。7. 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[更多解释]

织室的分字组词

织室的相关词语

【织室】的常见问题

  1. 织室的拼音是什么?织室怎么读?

    织室的拼音是:zhī shì
    点击 图标播放织室的发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