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节
- 拼音
- zhī jié
- 注音
- ㄓ ㄐㄧㄝˊ
支节的意思
词语解释
支节
引证解释
四肢。
引 《尉缭子·攻权》:“将帅者,心也;羣下者,支节也。其心动以诚,则支节必力;其心动以疑,则支节必背。”
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军人分裂 莽 身,支节肌骨臠分。”引 汉•张仲景 《伤寒论·太阳病下》:“伤寒六七日,发热,微恶寒,支节烦疼,微呕。”
明•陈继儒 《珍珠船》卷三:“煬帝 沉湎失度,每睡,须棰顿劳动力就一梦。侍儿 韩俊蛾 尤得意,每就枕,必令振耸支节。”引 明•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,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,如此,又是脱却本原,着在支节上求了。”
汤用彤 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十三章:“爰本斯旨,述其大事,而以其他支节附见焉。”引 唐•元稹 《苦雨》诗:“又提精阳剑,蛟螭支节屠。”
清•陈鳣 《对策》卷四:“至于《礼志》,合郊祀、祭祀、朝会为一门,以省支节。”引 宋•苏轼 《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》:“曾未半年,已有刻薄臣竂,强生支节,析文破敕,妄作申请,致有上项续降圣旨。”
国语辞典
支节
引 《汉书·卷九九·王莽传下》:「军人分裂莽身,支节肌骨脔分,争相杀者数十人。」
唐·罗隐《蒙叟遗意》:「混沌氏以支节为山岳,以肠胃为江河。」引 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·卷中·答聂文蔚》:「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,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,如此,又是脱却本原,著在支节上求了。」
清·陈鳣《对策·卷四》:「至于礼志,合郊祀、祭祀、朝会为一门,以省支节。 」
网络解释
支节的字义分解
-
支
拼音zhī 部首支部 总笔画4画支 [ zhī ] 1. 撑持,伸出,竖起。如 支撑。支援。体力不支。2. 受得住。如 乐不可支。3. 领款或付款。如 支付。4. 调度,指使。如 支使。支应。支着儿。5.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。如 总支。支流。支离。6. 〔地~〕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。如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7. 量词。如 一支笔。[更多解释]
-
节
拼音jié,jiē 部首艹部 总笔画5画节 [ jié ] 1.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。如 竹节。节外生枝。2.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。如 关节。两节车厢。3. 段落,事项。如 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4.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。如 节气。节令。5.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。如 节日。6. 礼度。如 礼节。7.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。如 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8. 操守。如 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9. 省减,限制。如 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10. 略去,简略。如 节选。节录。11.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。如 符节。使节。12. 姓。节 [ jiē ] 1. 〔~骨眼儿〕喻关键的,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(“骨”读轻声)。[更多解释]
支节的分字组词
支节的相关词语
【支节】的常见问题
-
支节的拼音是什么?支节怎么读?
支节的拼音是:zhī jié
点击 图标播放支节的发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