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
gǔ tǐ
注音
ㄍㄨˇ ㄊㄧˇ

骨体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骨体gǔ tǐ

  1. 骨架躯体

  2. 比喻字的骨架

  3. 比喻文章雄健风格

  4. 骨气

  5. 古代祭祀、宴飨用的牛羊的肢体和头之外其它部分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“左殽右胾”汉郑玄注:“殽,骨体也。”一说指带骨的熟肉。孔颖达疏:“熟肉带骨而脔曰殽。”

引证解释

  1. 骨架躯体

    荀子·荣辱》:“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。”
    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。”
    清•余怀 《板桥杂记·丽品》:“美而艳,丰而柔,骨体皆媚,天生尤物也。”

  2. 比喻字的骨架

    宋•姜夔 《续书谱·真》:“横直画者,字之骨体,欲其坚正匀浄,有起有止,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。”

  3. 比喻文章雄健风格

    炳麟 《校文士》:“若其( 龚自珍 )文词侧媚,自以取法晚 周 诸子,而佻达无骨体。”

  4. 骨气

    明•王世贞 《赠石给事拱辰》诗:“余本骨体人,为君重踟蹰。”

  5. 古代祭祀、宴飨用的牛羊的肢体和头之外其它部分

    礼记·曲礼上》“左殽右胾” 汉•郑玄 注:“殽,骨体也。”
    一说指带骨的熟肉。 孔颖达 疏:“熟肉带骨而臠曰殽。”
    资治通鉴·陈武帝永定元年》:“戊子太祖 神主祔太庙七庙共用一太牢,始祖荐首,餘皆骨体。”

网络解释

骨架躯体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。” 清 余怀 《板桥杂记·丽品》:“美而艳,丰而柔,骨体皆媚,天生尤物也。”

骨体的字义分解

  • 拼音gǔ,gū 部首骨部 总笔画9画

    骨 [ gǔ ] 1.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。 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②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 gàn )。2. 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 伞骨。扇骨。3.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。 骨力(①雄健的笔力;②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 指人的品质、气概。 侠骨。骨气。骨 [ gū ] 1. 〔~朵儿( duor )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 〔~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[更多解释]

  • 拼音tǐ,tī 部首亻部 总笔画7画

    体 [ tǐ ] 1. 人、动物的全身。 身体。体重。体温。体质。体征(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)。体能。体貌。体魄(体格和精力)。体育。体无完肤。2. 身体的一部分。 四体。五体投地。3.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。 物体。主体。群体。4.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。 固体。液体。体积。5.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、风格。 体裁(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,可分为诗歌,散文,小说,戏剧等)。文体(文章的体裁,如“骚体”、“骈体”、“旧体诗”)。字体。6. 事物的格局、规矩。 体系。体制。7. 亲身经验、领悟。 体知(亲自查知)。体味。身体力行( xíng )。8.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。 体谅。体贴。体恤。9. 与“用”相对。“体”与“用”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,指“本体”和“作用”。一般认为“体”是最根本的、内在的;“用”是“体”的外在表现。体 [ tī ] 1. 〔~己〕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;❷亲近的,如“~~话”,亦作“梯己”。[更多解释]

骨体的分字组词

骨体的相关词语

【骨体】的常见问题

  1. 骨体的拼音是什么?骨体怎么读?

    骨体的拼音是:gǔ tǐ
    点击 图标播放骨体的发音